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尖尾风

尖尾风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

药材名称尖尾风

拼音Jiān Wěi Fēnɡ

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广西中兽医药植》),尖尾枫(《中国经济植物志》),雪突、牛舌癀(《福建中草药》)。

出处《本草求原》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全年可采,鲜用、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5米。小枝四棱,嫩节上有柔毛成环状。单叶对生;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或有细齿,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脉上有柔毛,下绿色,主脉隆起,侧脉14~20对,秃净,具不明显的腺点;叶柄长1~1.5厘米。聚伞花序近顶腋生,径3厘米;序梗长1~2厘米;花柄长5~7毫米;苞片细小,披针形,长2毫米;萼杯状或截平状,有时为很小4突点;花冠紫红色,管状,裂片4,秃净,长约2毫米;雄蕊4,长约花冠的2倍,花药2室,纵裂;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线状。小核果,白色,球形,径1.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坡、沟边、灌木丛中半阴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四川、江西等地。

性味辛,温。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②《福建中草药》:"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消毒。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活血,祛风消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腰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产后风:尖尾枫鲜叶捣汁半杯,黄酒半杯,姜汁三至五滴。调匀炖温服。

②治风寒咳嗽:尖尾枫鲜叶八钱(刷去茸毛),冰糖五钱。水煎服。

③治胃出血:尖尾枫鲜叶捣汁半杯。调蜜服。

④治寒积腹痛:尖尾枫干叶五钱,千金藤干根五钱。水煎服。

⑤治无名肿毒初起:尖尾枫鲜叶和红糖捣烂外敷。

⑥治跌打损伤:尖尾枫鲜叶捣烂调黄酒外敷。(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尖尾风

药材名称尖尾风

拼音Jiān Wěi Fēnɡ

别名尖尾峰、起疯晒、赶风晒、赶风帅、赤药子、赶风柴、黑节风、握手风、粘搦风、穿骨风、大风叶、廉鱼风、雪突、牛舌癀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枫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尖尾枫,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四棱形,紫褐色,幼时稍有多细胞的单毛,节上具毛环。单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14-25cm,宽2-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明显小齿或全缘,表面主脉及侧脉有多细胞的单毛,背面无毛,有细小黄色腺点,干时下陷也峰窝状小洼点;侧脉12-20对。聚伞花序腑生1.5-3cm;花萼有腺点,杯状或截头状,冠的2倍;子房无毛。果实扁球形,白色,径1-1.5mm,具细小腺点。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山谷、丛林中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呈辩证柱形,表面棕褐色,有点状凸起的灰白色皮孔,节上有一圈黄棕色柔毛。叶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至椭圆形,长10-20cm或更长,宽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明显小数点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暗黄绿色,有细小的黄色腺点;叶柄长1-1.5cm。叶腑有残留小花。揉搓后有芳香气,味微辛、辣。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寒咳嗽;寒积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喜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喜树药材名称喜树拼音Xǐ Shù别名千张树、水桐树、旱莲木来源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根、果及树皮、树枝、叶均入药。

  • 丁公藤

    《中国药典》:丁公藤药材名称丁公藤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ERYCIBES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叶丁公

  • 獾骨

    药材名称獾骨拼音Huān Gǔ别名土猪骨、沙獾骨、貒骨、土猪子骨来源食肉目鼬科猪獾Arctonyx collaris collaris F. Cuvier,以骨骼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酸,温。功

  • 珊瑚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拼音

  • 岩石松

    药材名称岩石松拼音Yán Shí Sōnɡ别名龙胡子、龙胡须、旱灵草、中华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中华石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chinensis(Christ)Chin

  • 灰绿水苎麻

    药材名称灰绿水苎麻拼音Huī Lǜ Shuǐ Zhù M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灰绿水苎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macrophyllaHornem.var.canescen

  • 白蒿花

    药材名称白蒿花拼音Bái Hāo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

  • 药用倒提壶

    《中药大辞典》:药用倒提壶药材名称药用倒提壶拼音Yào Yònɡ Dǎo Tí Hú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草科植物药用倒提壶的根。春、秋采挖,洗净,切片

  • 玉簪花根

    药材名称玉簪花根拼音Yù Zān Huā Gēn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簪花"条。化

  • 藤子甘草

    药材名称藤子甘草拼音Ténɡ Zǐ Gān Cǎo别名土甘草、鸡血藤(《广西药植名录》),美丽相思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毛果鱼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