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症因脉治·头痛论》:“心疼烦闷,头痛,痛连胲骨,少阴症也。”参见头痛,三阴头痛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西瓜霜,详该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
见《普济方》。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寒性药一般是向里向下,所以没有升浮的作用。但亦有例外,如桑叶性寒,能上行明目。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详附骨疽。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升登,详该条。
肝、心、脾、肺、肾五脏与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合称十一脏腑。见《侣山堂类辨》:“十一脏腑,应天之六津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