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胞宫。详该条。
【介绍】:见殷矩条。
气功功法。在特定的坐功、站功、行功的自我锻炼基础上,运内气于食指尖,发放于指外,以食指代金针,点人身之穴道,使通经络,调气血而治疗疾病的功法。其功法分为:①坐功,包括意守丹田、收功;②站功,包括意守食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忽然不语者,谓之哑胎。”参见子瘖条。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血脉虚细。《灵枢·本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书名。1卷。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撰年不详。书中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文,结合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