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微热

微热

证名。指发热不甚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症。①阳明里实证的一种热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②指阴虚血虚的发热。《证治准绳·杂病》:“有每遇夜身发微热,……饮食如常,既无别证可疑,只是血虚阴不济阳,宜润补之。”③指阴证发热。《类证活人书》卷四:“身微热,烦躁面赤,脉沉而微,此名阴证似阳也。”④指五脏微热。《景岳全书·杂证谟》:“治五脏之热,当察微甚,如心经之微热者,宜二阴煎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导赤散之类,皆可随证酌用。”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水底捞明月

    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详水底捞月条。

  • 老鸦蒜

    见《世医得效方》。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 熊胆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 胎萎不长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

  • 寒乳

    乳母因寒哺乳,令儿致病。因母形寒饮冷,乳气虚寒,儿饮其寒乳,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故其症腹泻奶片不化,或便青而啼(《证治准绳》)。

  • 喉头

    咽喉之俗称。详咽喉条。

  • 柏实

    出《神农本草经》。即柏子仁,详该条。

  • 经闭腹大如鼓

    病证名。指经闭后腹部增大如鼓,形似怀孕。其病因较多。《竹林女科证治》:“月经二三月不行,腹大如鼓,人以为有孕。一日崩下,其血内有物如虾蟆子,昏迷不知,体弱形瘦者不治,若体盛者,急投十全大补汤。”此证相

  • 八关大刺

    针刺八邪穴出血的方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

  • 大腧

    即大杼。《灵枢·背腧》:“背中大腧,在大杼骨之端。”马莳注:“五脏之俞皆在于背,故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大腧者,大杼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