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产

猜你喜欢

  • 灌脓

    出《证治准绳·痘疮》。即贯脓。详该条。

  • 曲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 痰火耳鸣

    耳鸣的一种。《证治准绳·耳》:“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明医杂著》卷三:“大抵此症,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证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口苦,二

  • 足厥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 臭拉秧子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 喉腭溃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 王脉

    王,通“旺”,旺盛的意思。《内经》认为“脉合四时阴阳”,在不同时令季节而出现相应的脉象为正常,《难经·七难》称之为旺脉。如冬至后第一个甲子日以后的六十天,是少阳主令的季节,“少阳之至,乍大乍少,乍短乍

  • 肩前

    经外奇穴名。见肩三针条。

  • 足下廉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 楸皮

    见《中药志》。为核桃楸皮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