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出《赞育编》。指造成难产的七种原因。即:一因安逸,二因奉养,三因淫欲,四因忧疑,五因娇怯,六因仓皇,七因虚乏。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营实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证名。出《素问·腹中论》。指大小便皆出血,详见便血、溺血等条。
见《本草纲目》。即浮小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