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见《青海药材》。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新语》。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本草家。善于辨别中草药,撰有《加诠杂注本草》。
出《毛诗传》。为鹌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喘,指喘嗽;胀,指腹部及肌肤肿胀。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其关键在于肺、脾机能的异常。《证治准绳·幼科》:“凡喘嗽之证,若小便不利,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
经穴名。代号LI5。出《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经(火)穴。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上翘时,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拇指尽处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
解剖部位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两骨相连接处。详关节条。
【介绍】:见汪光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