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科指南条。
病名。出《外科医方》。即手心毒。见该条。
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①折断或扭转,治疗上喻当机立断以扭转病势的方法。如对热邪深重患者,采用大寒之剂折其化火上炎之势。《素问遗篇·刺法论》:“当折其胜,可散其邪。”②喻疼痛程度。如腰痛如折。③喻屈曲的体位或动作。如取穴时使
病证名。指目视不清且眼球转动不灵活。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溯源集》注:“睛,目瞳子也。睛不和,精神不能贯注,故视不明也。”《医宗金鉴》:“睛不和者,阳证也。此热结神昏之渐,危恶之候,急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制药学专书。3卷。刘宋·雷敩撰,胡洽重订。约成书于5世纪。本书记述了制药学的基本知识,收载约300种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原书早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