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宝鉴》卷十八。即阴痛。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医醇賸义》卷三方。沙参、薏苡仁各四钱,苏子一钱五分,枳壳、前胡、桑叶、白术、橘红各一钱,茯苓、贝母各二钱,荷叶蒂一枚。水煎服。治大肠咳,咳而遗矢。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见《金匮要略》。即小建中汤,见该条。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气血虚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伤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