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下

猜你喜欢

  • 医方易简新编

    书名。6卷。清·黄统、龚自璋合辑。刊于1851年。卷1治身体各症;卷2治妇女各症;卷3治小儿各症;卷4治痧、疫、时症等;卷5治外科及跌打损伤;卷6补遗。书中共列病症(或药方)子目2600余条,1800

  • 月经来如胆水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 草蓐

    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分娩条。②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古代妇女分娩时,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褥),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

  • 李观民

    【介绍】:宋代官吏。官南康守(今江西南康)。生平不详。集有《集效方》一卷。

  • 北鲜皮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白鲜皮,详该条。

  • 黄干裂瓣舌

    舌苔干涩而起瓣。为里热实证。可见于热邪炽盛,或内有蓄血,或湿热蕴结化毒。若阳明府实,发热、烦躁而渴,宜通里攻下;若身黄如橘、目黄、尿黄,宜清热解毒利湿;若其人如狂,善忘,不避亲疏,小便自利,大便干结,

  • 类中风

    病名。简称类中。①指风从内生的中风病。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多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为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

  • 鹅口白疮

    出《本草纲目》。即鹅口疮。详该条。

  • 锐中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神门。见该条。

  • 手气

    证名。亦称手肿痛。见《证治要诀》卷三。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