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出《濒湖集简方》。即桐皮,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
【介绍】:元外科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人。编有《仙传外科集验方》,论述痈疽之阴阳、虚实甚详,并保存有不少民间验方。此书传至吴宁极、吴有章父子及李生生、赵宜真,由萧凤冈捐资得以刊行(1378)于世。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病名。又名注夏。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见《丹溪心法》卷一。《时病论》:“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痛,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治宜益气阴,消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