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病入门

猜你喜欢

  • 血痺

    病名。出《灵枢·九针论》。①指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多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

  • 眩掉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掉眩。详该条。

  • 舌胀大

    舌体肿胀而增大。即舌肿,参见该条。

  •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通瘛。详该条。

  • 本脏自病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虚热痉。即肝血亏虚而致的痉证。清·吴鞠通《解几难》:“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临床见于温热病后期,因汗多亡血而致。如急性中毒性脑病。治当育阴

  • 洁古家珍

    综合性医书。金·张元素撰。1卷。撰年不详。此书分述风、破伤风、厉风、伤寒、咳嗽、吐、热、疟、眼、衄血、消渴、疮疡诸病证。论证简要,选方不泥于古,自拟效方大多平正可取。现有《济生拔萃》本。

  • 食猪肉中毒

    病名。因食病猪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诸病源候论·食猪肉中毒候》:“凡猪肉本无毒,其野田间放,或食杂毒物而遇死者,此肉则有毒。人食之则毒气攻藏,故令人吐利困闷不安。”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

  • 五火

    五脏各有阴有阳,阴阳各有盛衰之变,五火是指五脏之亢阳。《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张志聪注:“一水,谓太阳之水;五火,五脏之阳气也。”王冰注:“五火,谓五脏之厥阳。”

  • 养阴解表

    又称滋阴解表。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症见心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加减葳蕤汤。此方发汗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留邪。

  • 焞(tūn 吞)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