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滴水珠

滴水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水珠

药材名称滴水珠

拼音Dī Shuǐ Zhū

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

来源天南星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 N. E. Brown,以块茎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表止痛,散结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2分,研粉装胶囊吞服,或1~3粒块茎吞服(不可嚼碎);外用适量,鲜块茎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滴水珠

药材名称滴水珠

拼音Dī Shuǐ Zhū

别名半夏、石里开、一滴珠、水滴珠(《江西草药》),水半夏、独叶一支花、岩芋、天灵芋、一粒珠、岩珠、蛇珠、独龙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江西草药》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心叶半夏块茎。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茎球形。叶片1,戟形或心形,长5~8厘米,绿色或淡紫色;叶片与叶柄的连接处和叶柄下部各生1珠芽。肉穗花序自基部生出,外有佛焰苞,花序轴附属物细长,外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草丛中、岩石边和陡峭的石壁上。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性味《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行瘀,消肿,解毒。治头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

①《江西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结。"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装胶囊,1~2分。外用:捣敷。

复方①止痛,消炎,抗过敏,用于头痛,神经痛,胃痛,腹痛,漆疮及其它过敏性皮炎:滴水珠,研粉装入"0"号胶囊,每颗含0.5克,成人每服2颗,一天二至三次。(浙江《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②治急性胃痛:滴水珠根一至二个。捣烂,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③治腰痛:滴水珠(完整不破损的)鲜根一钱。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可嚼碎)。另以滴水珠鲜根加食盐或白糖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跌打损伤:滴水珠鲜根,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挫伤:滴水珠鲜根二个,石胡荽(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⑥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萆麻子等量。捣烂和凡士林或猪油调匀,外敷患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滴水珠

药材名称滴水珠

拼音Dī Shuǐ Zhū

英文名Rhizome of Cordate Pinellia

别名半夏、深山半夏、石半夏独叶一枝花、一粒珠、石里开、一滴珠、水滴珠岩芋、天灵芋、岩珠、蛇珠、独龙珠、单叶半夏、制蛇子、心叶半夏、石蜘蛛、地金莲、夏无影、岩隙子

出处出自《江西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ellia cordata N.E.Br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滴水珠,多年生草本。块茎球形、卵球形至长圆形,长2-4cm,粗1-1.8cm,表面密生多数须根。叶1;叶柄长12-25cm,常紫色或绿色带紫斑,几无鞘,下部及顶头各有珠芽1枚;幼株叶片心状长圆形,长达4cm,宽约2cm;多年生植株叶片心形、心状长圆形或心状戟形,长6-25cm,宽2.5-7.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红紫色,后裂片圆形或锐尖,稍外展。花序柄长3.7-18cm;佛焰苞绿色,淡黄带紫色或青紫色,长3-7cm,管部长1.2-2cm,粗4-7mm,檐部椭圆形,长1.8-4.5cm。肉穗花序;雌花序长1-1.2cm;雄花序长5-7mm;附属器青绿色,长6.5-20cm,渐狭为线形,略成“之”字形上繁荣昌盛。浆果长圆状卵形。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旁、潮湿草地、岩石边、岩隙中或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酒杯、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块茎扁圆球形,直径0.8-3.5cm,高约1mm,四周有时可见疣状突起的小块茎。表面浅黄色或浅棕色,顶端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有时可见点状根痕;底部扁圆,有皱纹,表面较粗糙。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最外为数列木栓细胞,近木栓层处有断续成环的大型粘液腔。基本组织细胞内富含淀粉粒,粘液细胞椭圆形,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0-76μm。维管束散在,外韧或周木型,导管直径12-24μm。淀粉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脐点明显,裂缝状或“人”字形,复粒多至7分粒。

药理作用本品有止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1)取粉末2g,加温水20ml浸泡4h后,滤过,浓缩后点于圆形层析滤纸上,以甲醇展开,喷以0.7%茚三酮醇溶液。在80℃烘干10min,显蓝紫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薄层角谱,取粉末1g,加石油醚(60-90℃ )10ml,冷浸1昼夜,吸取上清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β-谷甾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展距20cm。以10%磷钼酸乙醇深液作显色剂,供试品和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均为蓝色斑点。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毒蛇咬伤;乳痈;肿毒;深部脓肿;瘰疬;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装胶囊,每次0.3-0.6g,或1-3粒吞服(不可嚼服)。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及阴虚、热证禁服。内服切忌过量,否则可引起喉舌麻痹。《湖南药物志》:“孕妇及阴虚、热症忌服。”

复方①止痛,消炎,抗过敏,用于头痛,神经痛,胃病,腹痛,漆疮及其它过敏性皮炎:滴水珠,研粉装入0号胶囊,每颗合0.5克,成人每服2颗,一天二至三次。(浙江《中草药抗菌捎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②治急性胃痛:滴水珠根一至二个。捣烂,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③治腰痛:滴水珠(完整不破损的)鲜根一钱。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可嚼碎)。另以滴水珠鲜根加食盐或白糖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④治跌打损伤:滴水珠鲜根,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挫伤:滴水珠鲜根二个,石胡荽(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⑥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草麻子等量。捣烂和凡士林或猪油调匀,外敷患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江西草药》:消肿解毒,散痰止痛。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雀梅藤根

    药材名称雀梅藤根拼音Què Méi Ténɡ Gēn出处《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功能主治治鹤膝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

  • 棘豆根

    《中药大辞典》:棘豆根药材名称棘豆根拼音Jí Dòu Gē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夏、秋季采挖鲜根,洗净。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

  • 裂叶堇菜

    药材名称裂叶堇菜拼音Liè Yè Jǐn Cài别名疔毒草来源堇菜科裂叶堇菜Viola dissecta Lede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吉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

  • 小青藤香

    《中药大辞典》:小青藤香药材名称小青藤香拼音Xiǎo Qīnɡ Ténɡ Xiānɡ别名青藤、滚天龙、青藤细辛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防已科植物轮环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缠绕藤本。根粗壮

  • 斑茅

    《中药大辞典》:斑茅药材名称斑茅拼音Bān Máo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

  • 香蕈

    药材名称香蕈拼音Xiānɡ Xùn别名香信(《本草求原》),香菇(《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春、秋、冬季均可收采,采得后除去泥砂杂质,晒干或焙干。原形

  • 平贝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平贝母药材名称平贝母拼音Pínɡ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别名平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

  • 木菠萝

    药材名称木菠萝拼音Mù Bō Luó别名将军木、蜜冬瓜、树菠萝来源桑科木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以树液、果仁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树

  • 黄桷浆

    《中药大辞典》:黄桷浆药材名称黄桷浆拼音Huánɡ Jué Jiānɡ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②

  • 绿萼水珠草

    药材名称绿萼水珠草拼音Lǜ è Shuǐ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绿萼水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quadrisulcata (Maxim.)Franc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