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灵液丹

灵液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灵液丹

药方名称灵液丹

处方乌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飞)、瓜蒌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龙脑(别研)一钱。

炮制上捣,罗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干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灵液丹

药方名称灵液丹

处方硫黄(打碎)附子(去皮、脐,切如绿豆大)各30克绿豆120克(用水250毫升煮干,焙)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中虚寒,食饮不化,聚积痰饮,噫醋吞酸,大便反坚,心胸胀满,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三因》卷十一:灵液丹

药方名称灵液丹

处方硫黄(打碎)1两,附子(去皮脐,切如绿豆大)1两,绿豆4两(用水1碗煮干,焙)。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聚积痰饮,食饮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坚,心胸胀满,恶闻食气。及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纳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一

《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灵液丹

药方名称灵液丹

处方硫黄1两(甘草水研7日,飞过),半夏(汤洗10遍,入研碎,黄钵内研破令细)1两,赤小豆1分(别破入)。

制法上相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元气壮盛,不畏寒暑,筋力百倍。主脾元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冷水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灵液丹

药方名称灵液丹

处方乌梅(去核,炒)1两,寒水石(火煅,研飞)1两,瓜蒌根1两,石膏(研)1两,葛根1两,赤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龙脑(别研)1钱。

制法上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干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猜你喜欢

  • 干蝎丸

    《圣济总录》卷十:干蝎丸药方名称干蝎丸处方干蝎(去土,微炒)1两,天麻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槟榔(锉)1两,沉香(锉)1两,木香1两,狼毒(切作块,先

  • 导赤五苓散

    药方名称导赤五苓散处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官桂、生地黄、木通、甘草各等分(一方无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五

  • 桔梗杏仁丸

    药方名称桔梗杏仁丸处方桔梗4两,桂4两,杏仁5分,芫花12分,巴豆8分。制法上除别研者外,为末,后与巴豆、杏仁同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

  • 化气沉香汤

    药方名称化气沉香汤别名沉香汤处方沉香3分,黄耆3分,人参3分,茴香子(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石斛(去根)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

  • 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不换金正气散药方名称加减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藿香苍术厚朴陈皮砂仁白芷半夏茯苓甘草(炙)减半人参神曲(炒)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感受暑湿,肠胃不和,霍乱吐泻。用法用

  • 苓姜术桂汤

    药方名称苓姜术桂汤处方茯苓块5钱,生姜3钱,炒白术3钱,桂枝3钱。功能主治运脾胃,宣通阳气。主寒湿伤脾胃两阳,寒热,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4杯,分温再服。摘录《

  • 加减麻仁丸

    药方名称加减麻仁丸处方蜀大黄(锦文者)4两,人参2两,大麻仁2两,诃黎勒皮4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积年患气,不能食饮,兼食不消化,风气、冷气、热气冲上,痃癖气,并乳石气发动者。用法用量每服

  • 雷丸丹

    药方名称雷丸丹处方雷丸(生)半两,鹤虱(生)半两,使君子(去壳,生)半两,胡黄连(微炒)半两,芦荟(研)半两,麝香半两(研入),蟾1枚(酒浸1宿,慢火炙熟,去皮足骨,焙),木香1分,肉豆蔻1分,芜荑1

  • 擦牙牛黄青黛散

    药方名称擦牙牛黄青黛散处方牛黄、青黛5分,硼砂2钱,朱砂、人中白(煅)、龙骨1钱(煅),冰片2分。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青腿牙疳。用法用量先以甘草汤漱口,再上此药。摘录《医抄类编》卷二十二

  • 补真断下丸

    药方名称补真断下丸处方阳起石(煅)、细辛(去叶)、赤石脂(煅)、川椒(去目合口,炒出汗)、肉豆蔻(面裹,煨)、白矾(枯)、干姜(炮,洗)、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硫黄3两(别研)(1方加钟乳粉)。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