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吉人。鸳湖(今浙江嘉兴县南)人。对吴又可的《温疫论》一书加以注释而成《补注温疫论》(1784年刻行)。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
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闷而目不明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
病症名。①泛指皮肤、肌肉间有发热感觉。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②指少阳发热。一般以皮肤属太阳,肌肉属阳明,腠理属少阳。《伤寒贯珠集·少阳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
【介绍】: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
病名。因食中毒和疫死的牛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其症“令人心闷,身体痹,甚者乃吐逆下利,腹痛不可堪,因而致死者非一也。”(《诸病源候论·食牛肉中毒候》)。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
指三十六种黄病证候。出《外台秘要》卷四。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夫诸黄者,其黄皆因伤寒为本,五脏互有所伤,热气相侵,致使病人精神恍惚,六腑不和,七神无主,情意改变。”其所指与一些急性发热病引起的发
①一般指正常的气候。《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张隐庵注:“平气,谓无上下之制胜,运气之和平也。”②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该年岁运之气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病名。《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本证常见于鼻渊。参见鼻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