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痿漏

痿漏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猜你喜欢

  • 脑流青盲眼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眼无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至失明,令观容状,眼形不异,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如此之者,

  • 程高

    【介绍】: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 时方妙用歌括

    见时方歌括条。

  • 大腹痛

    病证名。指脐以上腹部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证治汇补》:“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

  •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到了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已完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 臣使之官

    指膻中。在膈上,因其部位近心肺,为宗气发源地,能助心肺输转气血,协调阴阳,使精神愉快,故比喻为臣使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 读书损目

    病证名。见《医说》卷四。正常的使用目力不会致病。若使用不当,如姿式不正,或在光线不适当的情况下长期读书视物,可因目视过劳,精气耗损而致眼疾。

  • 气呃

    病证见。见《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阳气欲尽,呕吐,呃逆,下利,两脉微涩者,急宜温阳驱阴,用干姜、吴萸、人参、茯苓、丁香、柿蒂、炮附子等。

  • 六变

    ①指从脉象的急、缓、大、小、滑、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②指八纲中的寒、热、虚、实、表、里。

  • 黄中夹黑通尖舌

    舌中央黄苔,从舌根至舌尖见一条黑苔。乃心、肺、脾、胃、肾、大肠、小肠均热极之候,若两感伤寒见此舌,为邪已入阴,治法与实热证同。可用苦寒清热、通里攻下(见《辨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