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证治通考
见医药丛书条。
见医药丛书条。
【介绍】:见张志聪条。
叶桂治疗下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久病损及下焦肝肾之阴,每致虚火时炎,症见咽喉干痛,痰中混血,昼凉夜热,宜养阴滋肾,金水并调,用西洋参、玄参、生地、麦冬、百合、阿胶等药。肝肾阴伤、液燥生风者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是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以其刺及络脉,故名络刺。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脉管。详脉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梢头为锐眦。”即外眦。详该条。
厥阴病证型之一。包括阳虚寒厥和血虚寒厥。详厥阴病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