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盒子草

盒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盒子草

药材名称盒子草

别名黄丝藤、葫篓棵子、天球草、鸳鸯木鳖、盒儿藤、龟儿草

来源葫芦科盒子草属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 Maxim.,以全草、种子和叶入药。待果实成熟后,收集全草,分别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肾炎水肿,湿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煎水熏洗患处,也可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盒子草

药材名称盒子草

拼音Hé Zi Cǎo

别名合子草鸳鸯木鳖、水荔枝、盒儿藤、天球草、龟儿草、无白草、葫篓棵子、黄丝藤、马瓜包儿、匍丝网草、打破碗子藤、野瓜藤、汤罐头草、野苦瓜、湿疹草。

出处本品原名合子草,始载于《本草拾遗》,云:"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纲目》附于草部蔓草类的榼藤子下,《纲目拾遗》藤部载有天球草一条,云:"天球草,好生水岸道旁,苗高三四尺……花小有绒,五月结实为球,球内生黑子二片,生时青,老则黑,每片浑如龟背,又名龟儿草。"又引《百草镜》云:"叶尖长,有锯齿,生水涯,蔓生,秋时结实,状如荔枝,色青有刺,壳上中有断纹,两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盒子草的全草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A.loba- tum (Maxim.) Maxim. Ex Franch., et Sav.; A.racemosum Max-im. Ex Cogn.]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采收全草,晒干。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收集种子,晒干。

原形态柔弱草本。枝纤细,疏被长柔毛,后变无毛。叶柄细,长2-6cm,被短柔毛回去形变异较大,心状戟形、心状狭卵形或披针状三角形,不分裂或3-5裂或仅在基部分裂,边缘波状或具小圆或具疏齿,基部弯曲半圆形、长圆形、深心形,裂片顶端狭三角形,先端渐尖,两面具疏散状凸起,长3-12cm,宽2-8cm。卷须细,2歧。花单性,雄花总状或圆锥状花序,小花序基部有长6mm叶状3裂的总苞片,生于短缩的总梗上;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疏小齿;花冠片披针形,黄绿色,具1脉,稀3脉,疏生短柔毛;雄蕊5,花丝有毛或无毛;雌花单生、又生或雌雄同序;雌花梗具关节,花萼和花冠同雄花;子房卵状,有券状突起。蒴果绿以,卵形、滋长卵形、长圆状椭圆形,长1.6-2.5cm,径1-2cm,疏生暗绿以鳞片状凸起,成熟时近中部盖裂,果盖锥形。具种子2-4颗,种子灰折色,对合,表面有不规则的雕纹,长11-13mm,宽8-9mm,厚3-4mm。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年生于水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不耐旱。一般土壤条件均可生长,但不宜在贫脊高燥的地块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收集种子,晒干贮藏备用。直播法,春播于3-4月,按行距80-100cm开浅沟条播,覆土2-3cm,播后淋水保湿。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全年中耕除草、追肥各1-2次。苗高30cm以上时,插人字形支架以供藤蔓攀援。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常弯曲成团。茎圆柱形,扭曲;嫩茎表面具5条粗棱线,黄绿色;老茎有多数细纵棱,灰贡色;直径1-4mm。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绿以,纤维性强,木质部占大部分,中心有髓。叶片多卷缩、破碎,上表面棕绿以,下表面灰绿色;完整叶展开后多呈心状戟形或心狭卵形,先端渐尖或长尖,膜质,边缘波状或具疏齿,叶脉明显,上、下表面被短柔毛。卷须细,单歧或2歧,与叶对生。偶有果实,卵形,疏生暗绿色鳞片状凸起,自近中部盖裂。气清香,味微苦。果实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0.8-1.5cm,直径0.6-1.0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疏生鳞片状刺突,常自中部盖裂,果盖锥形,稍皱缩,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子常2-4枚,呈龟体状,长1-1.2cm,宽0.5-0.9cm,厚0.3-0.4cm,外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雕纹。种皮硬而脆,断面类白色,内表面灰折色,较光滑,种仁白色,瓜子状,外被白色膜,子叶两枚,富油性,轻划有油痕,碎后具香气,味苦。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呈不规则形。表皮细胞1层。皮层由3-4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木栓化。又韧维管束排列成环,妆生韧皮部外方中柱鞘部位有木化纤维束,其旁边及髓射线部位散有石细胞,石细胞稍大,壁较厚;韧皮部较窄,束中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占横切面大部分,导管直径大小不一,部分导管内有棕色分泌物,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内方韧皮部细胞较小;其内方有石细胞环带。髓部薄壁细胞多破碎。髓射线明显。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演粉粒。

嫩茎横切面(直径2mm):呈五角形。表皮国1列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的特化成多细胞非腺毛。棱角处表皮细胞下有3-5层厚角细胞。皮层为3-5层薄壁细胞;内皮层环可见。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环。双韧型维管束管9-10个,近2轮状排列,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直径28-132μ,周围可见网纹细胞,导管中偶有侵填物。贿部宽广,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演粉。

老茎横切面(直径3mm):为异常构造,与嫩茎比较,中柱鞘部位纤维木化程度强,并有少数石细胞散在:又韧维管束环裂,韧皮部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多木化,内韧皮部小,期内方有石细胞群环绕,贿射线宽窄不一;髓较小。异常构造是棱线处正常中柱纤维束环外方有异常的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其外方纤维束为1-2层细胞,并散有石细胞,韧皮部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和单个或数个成群分布,孔径大。薄壁细胞中含较多的演粉粒。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均为1层,外被角质层,气孔以下表皮为多,表皮上有多细胸非腺毛,具角质线纹。栅栏组织为1-2列栅状细胞,不能过主脉;海绵组织为4-5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大。主脉维管束双韧形,木质部导和4-6列,韧皮部较小,细胞多角形。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

叶表皮制片: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细胞平直,气孔较小,栅表比3.61;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不定式,副卫细胞4-5-6个,偶有3个,气孔指数17.1,脉岛数440.5全/mm2;上、下表皮均被非腺毛,以叶脉和多见,非腺毛由2-11个细胞组成,长71-286μm 具角质线纹。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呈细小的刺状突起;中果皮发达,其外方有1-6列微木化的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具单纹孔,余为薄壁组织,其间散有从多小型双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长方形薄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外种皮为1列排列不整齐的类长方形细胞;其下几列细胞壁较厚,含褐色色素,有的具单纹孔;中层占大部分,外方有数十列壁稍厚、微木化、具单纹孔的厚壁细胞,其下为5-10列石细胞,壁孔、壁沟明显、紧靠石细胞为4-5列大型类圆形细胞,具不规则网状增厚纹理,其间散有数个双韧型类维管束;内种皮为一列切向延长的细胞,胚乳外层为1列细胞,其下为颓废组织。子叶2枚,薄壁细胞中含脂及油和糊粉粒。

理化鉴别 ⑴取本品粗粉3g,加水10ml,浸泡后,充分振摇,产生大量泡沫,经久不散。(检查皂甙)⑵薄层色谱 取本品干燥粉末10g,加7%硫酸液水(1:3)100l回流提取,后加氯信液,继续回流提取,抽滤,取氯信液,水洗,再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潭残以甲醇溶解定容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g/ml的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5μ对照品溶液3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已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醇已醇溶液,在105℃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日光下观察,均显紫红色斑点;紫外光(365mm)灯下,显黄色斑点。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25%-29%,碳水化合物13.28%,灰分2.95%,粗纤维0.89%[1]。全草含合子草甙(actinostemmcoide)A、B、C、D、E、F、G、H[2-4]。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水肿;臌胀;疳积;湿疹;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菍根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 簕欓

    药材名称簕欓拼音Lè Tǎnɡ别名狗花椒、鹰不泊[福建、广东]、鸡胡欓、土花椒[海南]、刺苍根、鸟不宿[广东、广西]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La

  • 熟地黄

    《中国药典》:熟地黄药材名称熟地黄拼音Shú Dì Huánɡ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

  • 肿足蕨

    药材名称肿足蕨拼音Zhǒnɡ Zú Jué别名活血草、金毛狗[河南]、黄鼠狼[贵州]、石猪鬃来源蕨类金星蕨科肿足蕨属植物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 (Fors

  • 笔仔草

    药材名称笔仔草拼音Bǐ Zǎi 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猴毛

  •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药材名称黄瓜藤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6月采。阴干或鲜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 牛白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白藤药材名称牛白藤拼音Niú Bái Ténɡ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 葫芦七

    药材名称葫芦七拼音Hú Lu Qī别名大救驾、荷叶七(《陕西中草药》),山紫菀(《山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夏、秋采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

  • 牙新渊

    药材名称牙新渊拼音Yá Xīn Yuān别名粘毛火索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粘毛山芝麻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viscida B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野辣烟

    药材名称野辣烟拼音Yě Là Yān别名午香草、香附草、香辣烟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粘毛香青Anaphalis bulleyana (J. E. Jeffr.)C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