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圣惠方》。为花椒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即阴脏。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脱囊,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身体虚弱所致的声音低微。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肾为声音之根,脏腑健旺则声音洪亮,脏腑虚弱则声音低微。故《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顾氏医镜条。
①《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九方。蝎尾(微炒)、铅粉各一钱,炮白附子、炒夜明砂各半两,炒僵蚕七枚,青黛一皂子大,冰片、麝香各半钱,炮天南星一分。为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睡前薄荷汤化下。治小儿惊热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