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椒草

石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椒草

药材名称石椒草

拼音Shí Jiāo Cǎo

别名九牛二虎草、铜脚一枝蒿、白虎草、羊膻草

来源芸香科松风草属植物石椒草Boenninghausenia sessilicarpa Levl.的全草。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椒草

药材名称石椒草

拼音Shí Jiāo Cǎo

别名石椒(《滇南本草》),石交(《植物名实图考》),石胡椒(《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千里马、羊不吃、九牛二虎草、羊膻草、铜脚一枝蒿、铁扫把(《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芸香科植物石椒草全株。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原形态石椒草,又名:细叶石椒。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略扭曲,黄白色,有纵纹及黑色圆形小突起。茎直立,紫红色。叶互生,2或3回3出羽状复叶,偶有5出;总叶柄长2~16毫米;小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3~5毫米,宽2~4毫米,先端浑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全缘,纸质,有透明腺点,柄短。聚伞花序,花小,白黄色;萼4裂,近圆形,中部以下合生;花瓣4,卵圆形,长约2毫米,薄膜质,有透明腺点;雄蕊6~8,长短相间,花丝分离,着生于肉质环状花盘的周阌;子房无柄,花柱短,单1,基部分离成4,柱头头状。果由4个蒴果状的果瓣所组成,成熟时果实无柄或具短柄。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野林边。分布云南、四川西南部。

性味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辣,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走经络,止胸膈气痛,冷寒攻心,胃气疼痛,腹胀,发散疮毒。"

②《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理气镇痛,消炎。治风寒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痢疾,血栓性脉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研末,1~1.5钱。

复方治冷寒胃气疼痛:石椒草不拘多少,连根叶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热烧酒服。(《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椒草

药材名称石椒草

拼音Shí Jiāo Cǎo

英文名Herb of Sessilefruit Chinaure

别名石椒草、石交、石胡椒、羊不吃、九牛二虎草、千里马、羊膻草、铜脚地枝蒿、小锒毒、铁扫把、臭草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石椒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nninghausenia sessilicarpa Lev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石椒草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略扭曲,有纵纹及黑色圆形小突起。二或三回三出得叶互生,纸质;总叶柄长2-16mm,小叶几无柄;小叶片倒卵形至长圆形,长3-5mm,宽2-4m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全缘,有透明腺点。顶生聚伞花序;花具花梗,花较岩椒单细小;花萼深4裂,中部以下合生;花瓣4,白色,卵圆形,长约2mm,薄膜质,有透明腺点;雄蕊8,长短相间;子房上位,心皮4,基部分离。蒴果,卵形,成熟时从顶部起沿腹缝线开裂,4瓣。果无柄。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野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80cm。根呈类圆柱形,多分枝,长8-25cm,直径1.5-8m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纵纹及多数细根。茎圆柱形,直径1-2mm,有分枝,表面暗紫色或黄绿色。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多卷曲。小叶展平后呈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5-2cm,宽约1.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黄绿色或灰绿色,有透明油点。顶生圆锥花序有时可见小花或蒴果。气特异,味苦、辛。以叶多、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 别叶根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栅栏组织细胞l-2列,通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中脉纸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下散有大型油室。

粉末特征:黄褐色。①果皮石细胞成群,类长方形、多角形。类图形或类方形,直径10-25μm,壁厚,木化,孔沟明显。②叶表皮碎片,油室易见,直径30-90μm,内含油滴。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7个。④纤维长梭形,直径10-20μm,壁厚,木化,孔沟及壁孔明显。⑤具缘纹孔或螺纹导管直径3-25μm。另有色素细胞及少数花粉粒。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芸香甙(rutin);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香柑内酯(bergapten),异茴芹内酯(isopimpinellin),芸香呋喃香豆酸乙酸酯(rutamar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7,7’-二甲氧基-6,8’-双香豆精(matsubazelactone),5,8-二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香豆精(racemosin),石椒草内酯(shijiacaolactone)A。另外含生物碱石椒草碱(seboehausine)和加锡弥罗果碱(edulinine)。全草还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松油烯-4-醇(terpinen-4-ol)(3O.62%),对-聚伞花素(p-cymene)(9.94%),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7.40%),桃金娘醛(myrtenal)和a-松油醇(a-terpineol)(5.69%),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4.05%),香桧烯(sabinene)(3.44%),β-蒎烯(β-pinene)(3.11%),1,8-桉叶油素(1,8-cineole)(1.46%),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1.44%),γ荜澄茄烯(γ-cadinene)(1.18%),癸醛(decanal)(1.09%)。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橙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15ml,冷浸4h,滤过。取滤液lml,加浓硫酸4-5滴及少量镁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呈现红色。(检查黄酮甙)(3)薄层色谱①取本品粉末1g,于50ml带塞三角瓶中,用氨水0.8ml湿润,加苯10ml冷浸24h,吸取苯液5ml于三角瓶中浓缩至lml(0.5g/ml),作供试品液,另取石椒草碱作对照品。分别点样子同一硅济G板上,以氯仿一甲醇(10:1)展开l0cm,先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然后用改良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1:1)混合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色斑。②取本品粉末10g,加60%乙醇10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加石油醚振摇除去杂质,浓缩,作供试品液,另取芦丁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水(1:1)展开10cm。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性味辛;苦;性凉;小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3-4.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走经络,止胸膈气痛,冷寒攻心,胃气疼痛,腹胀,发散疮毒。

2.《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理气镇痛,消炎。治风寒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痢疾,血栓性脉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百足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百足药材名称山百足别名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来源百合科山百足Peliosanthes minor Yamamoto,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 鱼香根

    《中药大辞典》:鱼香根药材名称鱼香根拼音Yú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圆叶薄荷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鱼香草"条。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痛,阴寒,红

  • 豆麻

    药材名称豆麻拼音Dòu Má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葡萄叶艾麻带根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violacea Gagnep.[L.vitifolia Hand

  • 支柱蓼

    药材名称支柱蓼拼音Zhī Zhù Liǎo别名九牛造[湖北、四川]、螺丝三七、算盘七、鸡血七、九龙盘[贵州]、蓼子七、红三七、赶山鞭[陕西]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支柱蓼Polygonum suf

  • 麻柳叶

    《中药大辞典》:麻柳叶药材名称麻柳叶拼音Má Liǔ Yè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化学成分含水杨酸、内酯、酚性成分及大量抗坏血酸(1470毫克%)。性味苦,温,有

  • 皱杓兰

    药材名称皱杓兰拼音Zhòu Sháo Lán别名兜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皱杓兰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corrugatum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将根洗净,晒干。原形态皱杓兰

  • 江珧壳

    药材名称江珧壳拼音Jiānɡ Yáo Ké来源药材基源:为江珧科动物栉江珧的贝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na(Atrina)pectinat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捕得后,除去肉,取贝壳洗

  • 花叶冷水花

    药材名称花叶冷水花拼音Huā Yè Lénɡ Shuǐ Huā别名金边山羊血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花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cardierei Gagnep.et Guil

  • 乌蛇皮

    《中药大辞典》:乌蛇皮药材名称乌蛇皮拼音Wū Shé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风

  • 白牛膝

    《中药大辞典》:白牛膝药材名称白牛膝拼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长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