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千针万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眉冲,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瓠子,详该条。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介绍】:唐代医生。蜀(今四川)人。生平欠详,其医术传给沈应善。
【介绍】:见魏之琇条。
养生类著作。清·查有钰著。全书2卷。本书系广泛搜集历代医家却病延年的经验,整理归纳,汇编而成。书中载有孙思邈的“治病勿惑”,李东垣的“病详昼夜”,张景岳的“择医有眼”,李士材的“医情不等”,高士宗的“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肺胃积热,
①治法,出《素问遗篇·刺法论》。凡气血上逆,阳气过亢、虚火上炎所致的证候,可采用降法。如和胃降逆、滋阴降火、平肝潜阳等均属本法范围。②药物的沉降作用。如苏子、枳实、寒水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