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疹,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风注候》:“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风注之状,皮肤游易往来,痛无常处是也。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治用烫熨、针石、导引等法,或服白术散等方。参见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病证名。①指暑令患阳痿者。《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暑痿者,暑天膏粱之人,阳事顿痿,此不可全用热药,亦不可全用凉药,宜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②指肢弱无力,筋弛不收的痿证。《类证治裁·痿症》:“长夏
病名。指皮肤或粘膜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而致的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为先天性或由肝经怒火郁结而成。好发于面、颈、躯干等处,亦可发生于粘膜。初起痣色鲜红或呈紫红,境界分明,渐大如豆,略高出皮面,表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胸、肋骨伤折。详见胸骨伤条。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王冰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人体来说,阴所代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参见景景医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