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脏腑相合

脏腑相合

指脏与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人体脏与腑的配合,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脏的经脉连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病变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传变。《灵枢·本脏》:“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后世还以心包络合三焦。

猜你喜欢

  • 治肠痈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方。①薏苡仁、桔梗、麦门冬各三两,败酱草、牡丹皮、甘草、生姜、茯苓各二两,丹参、芍药各四两,生地黄五两。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肠痈。②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冬瓜仁

  • 山蝴蝶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 舌边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 泽下汤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白芍药各一钱,当归二钱,生地黄六钱,苏子、大麻仁、石斛、山药、料豆各三钱,大枣十枚。水煎服。治脾受燥热太过而致的体疲便硬,反不思食者。

  • 儿衣不出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 真景元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 井灶

    推拿穴位名。即两鼻孔。出明·周于蕃《推拏仙术》。治小儿作寒作热,鼻流清涕,昏迷不醒,急慢惊风等。《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汗泄》:“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

  • 诊家枢要

    脉学著作。1卷。元·滑寿约撰于1359年。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颇多独到的见解;继之阐析浮、沉、迟、数等29种脉象及其主病,后述妇人及小儿脉法。本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文囿

  • 眼昏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 脊疳

    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