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一。又名腐疔。其色白,有泡,三日内顶陷。治同疔疮。
出宋·徐铉《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
即舟车丸,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
①胕通肤。指全身浮肿。《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②指足面浮肿。《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介绍】:见傅山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多由肝肾血虚,阴血不能濡养毛发所致。其证毛发枯燥不润泽。治宜滋阴养血,佐以清热。内服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见针灸集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