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苦竹笋

苦竹笋

《中药大辞典》:苦竹笋

药材名称苦竹笋

拼音Kǔ Zhú Sǔn

别名苦笋(《食疗本草》)。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

性味①《纲目》:"苦甘,寒。"

②《本草求原》:"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明目。治消渴,面目黄,脚气。

①《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

②《食疗本草》:"主逆气。"

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

④汪颖《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风失音。"

⑤《纲目》:"干者烧研入盐,擦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或煮食。

注意《品汇精要》:"动气发症,不可多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竹笋

药材名称苦竹笋

拼音Kǔ Zhú Sǔn

英文名shoot ofBitter Bamboo

别名苦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采收和储藏:5-6月笋期采收。

原形态苦竹 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约6mm。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时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竿环很隆起;每节有3-7分枝,但在每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1/4处稍平,鞘环有1圈褐色箨鞘基部残留物,箨鞘厚纸质和革质,绿色,无或有细小的紫色斑点,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与竿相连处较密,内面光滑而有光泽,边缘密被金黄色的纤毛;箨耳很小,深褐色,有直立棕色繸毛;箨舌截平,长1-2mm,边缘密生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幼时绿色,多脉,无显着的中脉;叶鞘无毛,有横脉;叶舌质坚硬,截平,长0.5-2mm:叶片披针形,长8-20cm,宽5-28cm,质坚韧,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有微毛,尤以基部为甚;叶柄长2-7mm。花枝基部有苍片,花序分技与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波状曲折,小穗绿色,小穗有8-12,小花,长4-6cm,绿色或淡紫色,小穗轴间长4-5mm,在杯状顶端有纤毛;颖3-5,有锐尖头,边缘有纤毛;外稃被外形,近革质,有横脉,边缘粗糙,内稃背部2脊间有沟纹,鳞被3,后方1片长于前方2片;雄蕊3,有细长而互相分离的花丝,花药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70g;或煮食。

注意《品汇精要》:动气发症,不可多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

2.《食疗本草》:主逆气。

3.《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

4.汪颖《食物本草》:治出汗,中风失音。

5.《本草纲目》:干者烧研入盐,擦牙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下田菊

    药材名称下田菊拼音Xià Tián Jú别名白龙须[云南思茅]、水胡椒、风气草、汗苏麻来源为菊科下田菊属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

  • 姬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姬蕨药材名称姬蕨别名冷水蕨来源蕨类姬蕨科姬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

  • 苏土藁本

    药材名称苏土藁本拼音Sū Tǔ Gǎo Běn别名山藁本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

  • 黑沙蒿子

    《中药大辞典》:黑沙蒿子药材名称黑沙蒿子拼音Hēi Shā Hāo Zǐ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功能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复方治尿闭:黑沙蒿子五钱。水煎,冲红糖三至五钱,温服。

  • 八仙花

    药材名称八仙花拼音Bā Xiān Huā别名粉团花、紫阳花(《现代实用中药》)。出处《植物名实田考》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绣球的根、叶、花。春、夏季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小枝粗壮,有明显的皮孔与叶迹。叶大

  • 小金樱

    药材名称小金樱拼音Xiǎo Jīn Yīnɡ别名红茨藤(《分类草药性》),山木香、明目茶(《中国树木分类学》),小和尚藤(《重庆草药》),结茧、狗屎刺、小刺花、苙刺甲、荆刺叶、鸡公子、五甲莲(《湖南药

  • 黄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黄接骨丹药材名称黄接骨丹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多年生草

  • 五倍子内虫

    药材名称五倍子内虫拼音Wǔ Bèi Zǐ Nèi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虫瘿中的幼虫。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五倍子"条。功

  • 黎罗根

    药材名称黎罗根拼音Lí Luó Gēn别名拿柳、黄药、苦李根、掌牛仔、山黑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长叶冻绿Rhamnus crenatus Sieb. et Zucc.,以根入药。全年

  • 焮麻

    药材名称焮麻拼音Xìn Má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滇藏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