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胀

虚胀

胀病之一。见《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有气虚血虚之分。《张氏医通·腹满》:“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宜四君子去白术木香泽泻当归、芍药,以固其气中之血。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躁,小便黄数,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景岳全书·杂证谟》:“治胀当辨虚实。……第凡病肿胀者,最多虚证。若在中年之后,及素多劳伤,或大便溏滑,或脉息弦虚,或声色憔悴,或因病后,或因攻击太过而反致胀满等证,则皆虚损之易见者也。诸如此类。使非培补元气,速救根本,若虚在脾肺者,宜四君子汤归脾汤之类主之。若脾虚兼寒者、宜理中汤温胃饮五君子煎。若脾虚兼痰者、宜六君子汤。若肾虚兼痰者,宜金水六君煎。若虚在肝肾者,宜六味地黄汤。若肾虚兼寒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丸,甚者加减《金匮》肾气汤主之。”参见胀病条。

猜你喜欢

  • 单喉痹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

  • 大肠移热于胃

    食亦的病理之一。《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王冰注:“胃为水谷之海,其气外养肌肉,热消水谷,又铄肌肉,故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

  • 小白花蛇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西国草

    出《海上集验方》。为覆盆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 戴天章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名医。字麟郊。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习举子业,博学强记,通天文、算数、地理等,尤精于医,钻研温病学颇有心得。宗吴又可之说,主张瘟疫不同于伤寒,着重对气、色、舌、神

  • 痘疹大全八种

    丛书。明·吴勉学辑。刊于1601年。包括宋·钱乙《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宋·闻人规《痘疹论》,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蔡维藩《痘疹方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明·魏直《博爱心鉴》,佚名

  • 红苓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荷苞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臭质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石皮

    出《名医别录》。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 保生集要

    产科著作。1卷。清·黄阳杰编。刊于1798年。此书列保胎、保产、产后、保婴四章。强调胎前宜清心节欲、动静相宜;临产当遵《达生编》之“六字真言”;产后须舒情畅志、调护静养。最后详述接生方法及新生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