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蜜蜂子

蜜蜂子

《中药大辞典》:蜜蜂子

药材名称蜜蜂子

拼音Mì Fēnɡ Zǐ

别名蜂子(《本经》)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凉,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

①《本经》:"主风头,补虚羸伤中。"

②《别录》:"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③《本草拾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

④《纲目》:"治大风疠疾。"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或研末。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畏黄芩、芍药、牡蛎。"

②《蜀本草》:"畏白前。"

复方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蜜蜂子

药材名称蜜蜂子

拼音Mì Fēnɡ Zǐ

英文名Bee Larva

别名蜂子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日华子本草》:蜂子,食之者,须以冬瓜及苦荬、生姜紫苏以制其毒也。

2.《本草图经》:蜂子,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凡用蜂子,并取头足未成者佳。

3.《纲目》:蜂子,古人以充馔品,故《本经》、《别录》着其功效,而《圣济总录》治大风疾兼用诸蜂子,盖亦足阳明、太阴之药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的未成熟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在养蜂季节从蜂巢中取出幼虫。

原形态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蛹状物,长约15mm,直径约5mm。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通乳。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研末,1-2g。

注意1.《本草经集注》:“畏黄共芩、芍药、牡蛎。”2.《蜀本草》:“畏白前。”

复方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娱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1.《本经》:主风头,补虚羸伤中。

2.《别录》: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3.《本草拾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

4.《纲目》:治大风疠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癣草

    药材名称癣草别名珠子草、水茎、豌豆仁草来源大戟科癣草Euphorbia peplu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解毒。主治癣疮。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

  • 三铃子

    药材名称三铃子拼音Sān Línɡ Zǐ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

  • 树头发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发药材名称树头发拼音Shù Tóu F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

  • 大叶藻

    药材名称大叶藻拼音Dà Yè Zǎo别名海带、海马蔺、海草、海带草出处1.本品首载于《本草拾遗》,云:“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按所述即为眼子菜科大叶藻属植物大叶藻 Zostera ma

  • 风车儿

    药材名称风车儿拼音Fēnɡ Chē ér出处《中医药实验研究》来源为薯蓣科植物日本薯蓣的果实。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地下根茎圆柱形,肉质肥大,粘滑。茎细长,少分枝。单叶对生,

  • 绿豆升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豆升麻药材名称绿豆升麻拼音Lǜ Dòu Shēnɡ Má别名升麻来源毛茛科类叶升麻属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Hara [A. spicat

  • 驴乳

    《中药大辞典》:驴乳药材名称驴乳拼音Lǘ Rǔ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化学成分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

  • 球序鹅掌柴

    药材名称球序鹅掌柴拼音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别名七加皮、五加皮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

  • 龙骨风

    药材名称龙骨风拼音Lónɡ Gǔ Fēnɡ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