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血满草

血满草

《中药大辞典》:血满草

药材名称血满草

拼音Xuè Mǎn Cǎo

别名接骨药、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药》),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药》),榆古兴那布(藏名)。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全草。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根细长,圆柱形,横生,具多数须根。茎圆,有纵纹,节明显,被粗毛,折断后有红色汁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有突起的成对腺体;小叶片3~11枚,长8~16厘米,宽4~7厘米,顶端1枚较大,卵形,两侧小叶均为矩状披针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平钝或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均不对称,两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浅,侧脉羽状;顶端小叶基部常与下面2对小叶相连;叶柄基部常有托叶状小叶。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小,繁密,白色,花间杂有黄色杯状腺体。浆果状核果,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疏林潮湿处。分布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甘,温。

①《云南中草药》:"辛,温。"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甘淡,平。"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酸涩,平。"

功能主治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

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炖肉。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急、慢性肾炎:血满草五钱,酒瓶花根一两,山皮条石椒草各四钱。水煎服。(《全展选编·内科》)

②治风湿疼痛,风疹:血满草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③治小儿麻痹,跌打损伤:先用梅花针刺患处,再用鲜血满草茎叶适量舂细,酒炒外包。

④治骨折:鲜血满草全草适量,捣烂,加酒或开水调敷。

⑤治水肿:血满草嫩叶、根皮三至五钱,同豆腐煮服。(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⑥治大肠下血,脱肛:血满草、黑锁梅根芒种花根,煮猪肉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血满草

药材名称血满草

拼音Xuè Mǎn Cǎo

英文名Herb of Adnate Elder

别名接骨药、接骨丹、血管草、接骨木、苛草、红山花、接骨草珍珠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科科植物血满草的口全草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mbucus adnat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血满草 多年生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m。根和根茎红色,折断后有红色浆汁。茎草质,具明显的棱条。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具叶片状或条形的托叶;小叶3-5对,长椭圆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4-15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苌渐尖,基部不对称,平钝或阔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均疏被粗毛,脉上毛较密,顶端一对小叶基部常沿柄相连,有时也与顶生小叶片相连;小叶的托叶退化成瓶状突起的腺体。聚伞花序顶生,伞形式,长约15cm;具总花梗,3-5出分枝成锐角,初时必被黄色短柔毛,多少杂有腺毛;花小,有恶臭;花萼5裂,被短柔毛,裂片三角形,下部愈合成钟状;花冠白色,辐状,5裂;雄蕊5,互生,着生于花冠筒口,花丝基部膨大,花药黄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柱头3-裂。浆果红色,球形。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600m的林下或沟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药理作用抗真菌作用 血满草煎剂在试管内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有抗真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1]。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水;活血;通络。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单板机痹后遗症;慢性腰腿痛;扭伤瘀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

2.《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蝙蝠葛

    药材名称蝙蝠葛拼音Biān Fú Gě别名蝙蝠藤(《澹寮试效方》),金丝钓葫芦(《国药的药理学》),黄条香、防己葛、黄根(《中国药植志》),野鸡豆子(《吉林中药手册》),爬山秧子、山地瓜秧(

  • 弹刀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弹刀子菜药材名称弹刀子菜拼音Tàn Dāo Zi Cài别名水苏叶通泉草、四叶细辛[湖北咸宁]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弹刀子菜Mazus stachydifoli

  • 油茶子

    药材名称油茶子拼音Yóu Chá Zǐ别名茶子心、茶籽。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illia oleifera Abel[C.oleosa(Lour.)Rehd.

  • 金鱼

    《中药大辞典》:金鱼药材名称金鱼拼音Jīn Yú别名朱砂鱼(《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金鱼的肉或全体。原形态是鲫鱼的变种。种类很多,形态变异甚大。体形有长身和短身二型,体

  • 青鱼胆

    《中药大辞典》:青鱼胆药材名称青鱼胆拼音Qīnɡ Yú Dǎ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或胆汁,青鱼剖腹后,割取胆囊,悬挂通风处阴干。鲜用随时采集。性味《纲目》:"苦,

  • 鸨肉

    《中药大辞典》:鸨肉药材名称鸨肉拼音Bǎo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郭璞),鸨(《饮膳正要》)。嘴铅灰色,先端近黑。虹膜暗褐色。头、颈及前胸皆深

  • 小茄

    药材名称小茄拼音Xiǎo Qié别名小村金黄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茄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匍匐或倾斜,全体被土黄色柔毛。叶对生或互生;叶片卵

  • 女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萎药材名称女萎拼音Nǚ Wěi别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来源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 麻妹条叶

    《中药大辞典》:麻妹条叶药材名称麻妹条叶拼音Má Mèi Tiáo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麻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