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阳气虚衰、内寒偏盛所致的气喘。《古今医鉴》卷四:“冷喘则遇寒而发。”可用止喘丸等方。参见寒喘等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即腋窝。《伤科补要》:“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肐(胳)肢窝。”
【介绍】:见李炳条。
见阴郄条。
见隋·全元起《内经训解》。即《灵兰秘典论》。详该条。
病证名。指少阴病误用汗法所致的危候。《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阳亡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血从
【介绍】:见徐谦条。
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治法详白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