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象皮

象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皮

药材名称象皮

拼音Xiànɡ Pí

来源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以去毛的干燥皮入药。将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净,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片晒干。

炮制象皮粉:先将滑石粉放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烫至鼓起并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放凉,碾成细粉即得。

性味甘、咸,温。

功能主治生肌,敛疮。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象皮

药材名称象皮

拼音Xiànɡ Pí

出处医学入门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剥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净,切成长块,晒干。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非洲象的皮亦同等入药。产于非洲。

原形态亚洲象,又名:印度象。

体躯庞大,高达2.5米,体重3.5~6吨。头长大,前额凹,颈短。鼻长,可垂地,能伸缩自如,圆筒形,下部较细,鼻孔在末端,前缘有一肉突。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可达1.5~1.8米,称"象牙"。眼很小。耳极大,向后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壮,圆柱状,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末端有一圈圆形的鬃毛。皮厚而有褶纹,全身生育稀疏的粗毛,肤色苍灰或棕灰色。野生者色较淡。

多栖于湿度较高的热带森林中;群居生活,无固定住所。主要食物为董棕、野巴蕉、树叶、嫩刺竹的尖端,有时也吃谷物及瓜类。

本动物的肉(象肉)、骨(象骨)、牙(象牙)、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象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

性状干燥皮块,大多呈长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大小不等,厚O.5~2厘米。外表面浅灰黑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有时可见棕黑色长毛及多少不等的皱纹。内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及皱纹。质坚硬。切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薄片半透明。气微腥。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炮制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干,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2毫米的薄片,晒干。或用文火烤软,乘热切片亦可。象皮粉:先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片,用强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细粉。

性味甘咸,温。

①《本草新编》:"味甘,气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咸,温,无毒。"

归经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①《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

②《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③《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

④《本草再新》:"治湿痹。"

用法用量外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注意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复方①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止者:猪身前蹄扇骨十两(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两。和匀同贮,凡烂孔如掌大者,掺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

②治烂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飞龙齿、象皮(煅存性,研极细)、血竭乳香轻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收贮,或干掺,或用鸡蛋熬油调拂。(《外科全生集》六和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象皮

药材名称象皮

拼音Xiànɡ Pí

英文名Elephant Hide

别名亚洲象、印度象、灰象皮、白象皮、灰象皮、白象皮、象皮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c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剥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净,割成长块晒干。

原形态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头长大,前额凹,颈短。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着粗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栽培多为人工饲养,亦为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等,皮厚1-2.5c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暗灰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疏松不等的皮肤皱褐,有时可见棕色长短不等的粗毛,内表面较粗糙,灰黄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半稼明,表面颗粒凸凹较钝,质坚硬,味咸微腥。

显微鉴别,切面观分为表皮层及真皮层。表皮层又分为3层,外层角质化,灰白色半透明;中层细胞排列较疏松,浅黄色;内层细胞排列紧密,深黄棕色。真皮层宽广,灰白色可见树状肌纤维。

化学成分皮及肉含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rtopomyosin),血红蛋白(hemoglobin),肌酸(creatine)。三甘油酯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含量高,维生素含量较高。

药理作用具有止血和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浓缩至2ml,供点样用。用毛细管将点样液点于滤纸上,喷0.5%茚三酮液,110℃烤后,有紫色斑点;喷0.2%引哚醌试液,出现蓝黑色斑点。

(2)薄层色谱,样品制备同前。分别吸取(1)点样液及对照品β谷甾醇,点样于同一硅胶G-0.5M(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15cm,喷以1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烘烤显色。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千,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之毫米的薄片, 晒干。或用文火烤软,乘热切片亦可。象皮粉:先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片,用强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细粉。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祛腐生肌。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褥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熬膏巾;或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

注意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复方①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上者:猪身前蹄扇骨十两(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两。和匀固贮,凡烂孔如掌大者,掺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②治烂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飞龙齿、象皮(煅存性,研极细)、血竭乳香轻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收贮,或于掺,或用鸡蛋熬油调拂。(《外科全生集》六和散)

各家论述1.《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

2.《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3.《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

4.《本草再新》:治湿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总花草

    药材名称黄总花草别名管仲、小地榆、黄地榆来源蔷薇科黄总花草Spenceria ramalana Tri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解毒消炎,收敛止血。主治久痢,水

  • 中华短肠蕨

    药材名称中华短肠蕨拼音Zhōnɡ Huá Duǎn Chánɡ Jué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 黄水芋

    药材名称黄水芋拼音Huánɡ Shuǐ Y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根及根茎。9~10月采。原形态血水草,又名:广扁线,捆仙绳。多年生草本,含红黄色汁液。根状茎

  • 白猪栗

    药材名称白猪栗拼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

  • 海鳗胆

    药材名称海鳗胆拼音Hǎi Mán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原形态海

  • 多刺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刺绿绒蒿药材名称多刺绿绒蒿拼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

  • 藁本

    《中国药典》:藁本药材名称藁本拼音Gǎo Běn英文名RHIZOMA LIGUSTICI别名香藁本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

  • 香橼

    《中国药典》:香橼药材名称香橼拼音Xiānɡ Yuán英文名FRUCTUS CITRI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枸橼Citrus medica L.或香圆(西南香圆)Citrus wilsonii

  • 矮人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人陀药材名称矮人陀拼音ǎi Rén Tuó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china (L.) DC. [G. bodinieri Lev

  • 野塘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塘蒿药材名称野塘蒿别名香丝草、小山艾、火草苗来源菊科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 (L.) Cronq.[Erigeron crispus Pourr.;E.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