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见《滇南本草图谱》。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
舌边红而中有黑滑苔。为伤寒失汗,表热里寒而夹冷食结滞于胃,宜温中通下;夏月中暍见此舌者,人参白虎汤主之(见《伤寒舌鉴》)。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出《吴普本草》。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