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亦称妊娠口渴、胎前焦渴。多因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和,阴阳失调,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令烦躁,口干作渴。若胃经实热者,宜泻热生津止渴,方用竹叶石膏汤;若胃经虚热者,宜滋
病名。见《霉疮秘录》卷上。即杨梅疮。见该条。
推拿方法名。即拔法。见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灵枢·九针论》:“左手应立夏。”古人喻人之形体与气节相应,左手关节与立夏相应。
医方著作。2卷。清·陈杰辑。刊于1807年。作者於自序中有托名“请乩”之说,但选方以民间验方为主。卷上为内科诸病验方;卷下为外症、女科、小儿等病,共400余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此外,陈氏另有《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就是顺;相反的就是逆。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故名。
见泪孔条。
书名。又名《胎产金针》。2卷(又有3卷及4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产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产后编》的内容,文字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