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重阳

重阳

两种属于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阳热之亢盛。①日中为重阳。日为阳,夜为阴,日中为阳中之阳,故名。《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日中而升。②病色之重阳。古人分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谓男子病色现于面左为重阳,属逆证(《素问·玉版论要》)。此说是否确当,尚存疑。③脉象之重阳。寸部属阳,尺部属阴,寸尺俱现浮滑而长之脉为重阳。《难经·二十难》:“重阳者狂。”④身热、脉盛,脉证俱属阳者亦为重阳。⑤示阳极转阴,热极生寒。《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重阳必阴。”⑥重阳之人。《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张志聪注:“重阳之人者,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阳,及心肺之脏气有余者也。”

猜你喜欢

  • 内实外虚

    详内痛外快条。

  • 倪洙龙

    【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继父倪朱谟之医业,仍在当地以医闻名。纂有《伤寒汇言》一书。

  • 肝逆头痛

    病证名。指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证治准绳·头痛》:“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症见头痛目眩、耳聋,颊赤,胁肋胀痛,脉弦等

  • 下发背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腰部命门穴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对脐发。多因火毒伤肾所致。证治见有头疽。

  • 宝命全形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内容,说明天地之间,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人能够保命全形,又与天地的变化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医生,应处处注意这种气血虚实与天地阴阳变化的关系,如运用针刺,就必须深明这种道理,才能真正为

  • 腑证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出《伤寒论》。三阳经病变影响到所属的腑。如太阳病见有小腹胀、小便不利,是水蓄于膀胱;阳明病有腹痛、大便秘结,是热结于胃与大肠;少阳病常经证、腑证混见,但目眩、口苦、胸满、呕吐、寒热

  • 项彦章

    【介绍】:见项昕条。

  • 郁痰

    痰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肺脾气滞,郁而生痰者。又名结痰、顽痰、老痰。《症因脉治》卷二:“郁痰即结痰,顽痰。郁痰之症,胸满饱胀,九窍闭,懊憹烦闷,或咽中结核,睡卧不宁,或肠胃不爽,饮食有妨,或气逆不利,

  • 足下热

    证名。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见《素问·刺热篇》。多因肾虚所致。《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原多气而少血

  • 气化不利

    又称气化无权。指由于阳气不足,不能使体内生化机能畅旺,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