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婴儿至儿童期所生的瘰疬。又名乳疬。多由先天虚损而致。症为瘰疬旋起旋消,或结核久而不化,或时大时小。治法:偏热者用灯笼草、野菊花和红糖少许煎服。偏寒者外用消肿散外敷。
病名。《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疝乍满乍减。湿热者气疝饮、古萸连丸;寒冷者蟠葱散、生料木香匀气散”。
即牙床。详该条。
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细小星点白翳,可为一点,或三、四点,乃至数十点。参见聚星障条。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海,见该条。
即足月分娩。《儒门事亲》卷五:“夫妇人大产。十月满足降诞者是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