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鸡血七

鸡血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血七

药材名称鸡血七

拼音Jī Xuè Qī

别名蜈蚣七、倒生莲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 et Hems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涩,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肠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本品不宜与鸡冠花钩藤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鸡血七

药材名称鸡血七

拼音Jī Xuè Qī

别名红孩儿、红血儿(《陕西中草药》),鸡心七荞麦七(陕西《中草药研究资料》),蜈蚣七、倒生莲(《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根茎。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圆柱状,肥厚,外面紫褐色,断面淡紫红色。茎直立或倾斜,上部常分枝。叶互生,具柄,心状卵形,长6~13厘米,宽3~7厘米;托叶鞘膜质,管状,褐色,易破裂。穗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红色。瘦果椭圆形,黑褐色。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山沟、水边沙地、林下或草丛。分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用10%浸出液有广谱体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肠病毒(脊髓灰白质炎Ⅱ型、柯萨奇A9型和B5型、爱可9型),单纯庖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黄色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对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涩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行气止痛,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收敛止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劳伤,菌痢,胃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泡酒、研末,外用:研末撒患处。

注意鸡冠花钩藤。(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蜈蚣七研粉压片,日服6~8克(生药),对急性菌痢、肺炎、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36例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服药3~7天,结果痊愈24例,好转9例,无效3例。其中对急性菌痢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后有上腹不适、轻度腹胀、恶心和呕吐,个别有失眠或嗜睡等副作用,停药后即可消失。据介绍,本品不可与鸡冠花钩藤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血七

药材名称鸡血七

拼音Jī Xuè Qī

别名红孩儿、红血儿、鸣心七、荞麦七、蜈蚣七、倒生莲、血三七、血地榆、倒丝莲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 sinense Oliv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或斜生,上部常分枝。根茎圆柱状,肥厚,外面紫褐色,断面淡紫红色。叶互生,具细梗;托叶鞘膜质,管状,褐色,易破裂;叶心状卵形,长6-13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的乳头状突起,背面淡绿色,边缘具乳头状突起。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穗形,总花梗细,苞片膜质,内含花l-3朵;花梗顶端有关节;花小,花被红色,5深裂;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水边沙地,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原变种 P.Amplexicaule D Don.的根叶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isovitexin),异牡荆素阿拉伯糖甙(isovitexin-O-arabin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阿拉伯糖甙(isorhamnetin-O-(arabinoside)[1],根茎中含蒽醌类成分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三萜类成分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甾体成分豆甾醇(stigmas-terol)[2]。

药理作用根茎10%浸出液有广谱体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单纯疱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黄色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对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2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痢疾杆菌,1:128对副伤寒杆菌和变形杆菌,1:16对甲型及乙型链球菌,1:8对绿脓杆菌,1:2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水浸液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8g/kg。

性味酸;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行气止痛;止血生肌。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胃脘痛;痛经;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拼音Lù Tí Gēn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

  • 绛梨木

    药材名称绛梨木拼音Jiànɡ Lí Mù别名叫梨子、乌槎子、绛耳木、叫铃子、牛筋刺、鹿角刺、乌苕子刺、黑龙须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

  • 刺针草

    药材名称刺针草拼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 鹌鹑

    《全国中草药汇编》:鹌鹑药材名称鹌鹑拼音ān Chu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功能主治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主治小儿疳积,下痢,

  • 油柑虫节

    药材名称油柑虫节拼音Yóu Gān Chónɡ Jié别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在虫未爬出前采回,

  • 黄瓜叶

    《中药大辞典》:黄瓜叶药材名称黄瓜叶拼音Huánɡ Guā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夏、秋采收。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功

  • 山五味子叶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叶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foetidum Wall.var. ceanothoides (

  • 泽泻叶

    《中药大辞典》:泽泻叶药材名称泽泻叶拼音Zé Xiè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泽泻"条。化学成分含少量维生素C(

  • 天鹅毛

    药材名称天鹅毛拼音Tiān é Máo别名天鹅、大鹄来源雁行目鸭科大天鹅Cygnus cygnus (L.),以羽毛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天鹅毛烧

  • 山砂姜

    药材名称山砂姜拼音Shān Shā Jiānɡ英文名all-grass of Greenflower Peristylus别名斑叶玉凤兰、珍珠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