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耳伤寒

黄耳伤寒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膜穿破,则耳道有脓溢出,类似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感染。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五味消毒饮之类。

猜你喜欢

  • 雌雄痔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一长一圆即雌雄也。”即肛门外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痔核。宜内服苦参丸或手术治疗。

  •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

    见琼瑶神书条。

  • 总管皮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详该条。

  • 赤箭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麻之别名,详该条。

  • 鸣胎

    出《医学正传》。即子啼。详该条。

  • 丹荔

    见《本草纲目》。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 麻疹

    病证名。又名瘄、麻证、瘄子、痧子、肤证、糠疮、粰疮。元·滑伯仁《麻证新书》定为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故名。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易流行。新中国建

  • 林颐寿

    【介绍】:宋代医生。字褒世,号华阳处士。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代不详。博览经史,精于医药,救治甚多。

  • 动暑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 汗血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