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东北延胡索

药材名称东北延胡索

拼音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

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

别名土元胡

来源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Corydalisambigua Cham. etSchlecht.var.amurensisMaxim.的块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5cm。茎单一,自鳞片叶腋中伸出。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不完全二回三出全裂,小裂片狭倒卵形或狭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苞片卵状长圆形;萼片2,早落。花瓣4,淡紫红色或蓝色,大小不等,呈唇形,上唇有距与下唇对生;雄蕊6;雌蕊1,条形。蒴果梭形,短柱状。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中及沟谷、林缘。产于东北。

性状块茎扁球形,球形成长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除去外皮者深棕色,表面光滑。质较硬,断面白色或黄白色,味较苦。

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缄,其中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去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胺碱、小薜碱、防己碱等。

炮制延胡索,亦有搓去外皮后炮制。

功能主治延胡索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东北延胡索

药材名称东北延胡索

拼音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

别名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出处历代本草记述的东北产延胡索,其块茎断面均为黄色(参见"延胡索"条),但本种则色白至黄白,故非古籍所载之正品,今东北当地供药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或全叶延胡索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ydalisambiguaCham.etSchlecht.[C.ambiguaCham.etSchlecht.var.amurensisMaxim.]2.CorydalisrepensMandl.etMuhld.[Pistolochiarepens(Mandl.etMuhld.)Sojak]

采收和储藏:5-6月挖取块茎,去外皮,用开水煮至内部变黄,晒干。

原形态1.东北延胡索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5-25cm。块茎球状,单一,直径8-15mm,断面白色至淡黄色。茎软弱,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自鳞片腋常3-4分枝,叶具细柄,叶片灰绿色二回3出全裂,一回裂片有明显的柄,末回裂片无柄或具短柄,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3cm,有时分裂,先端钝圆。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8-20朵;苞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5mm,全缘或下部者略有栉齿状分裂;花梗长15-20mm;萼片不明显;花冠长15-35mm,淡蓝色至蓝紫色,外轮瓣片全缘,无突尖,距粗而直,蜜腺体贯穿距长的1/2。蒴果条形,长18-25mm,宽2-3mm,干后略呈串珠状。种子多数,卵形至椭圆形,直径约1.5mm,深褐色。花期4-5月,果期4-6月。

本种有3个变型,分布、用途均与原种基本相同:①线裂东北延胡索CorydalisambiguaCham.etSchecht.f.lineariloba(Maxim.)C.Y.WuetZ.Y.Su叶末回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②圆裂东北延胡索C.ambiguaCham.etSchlecht.f.ro-tundiloba(Maxim.)Kitag.叶末回裂片具短柄,近圆形,先端具栉齿或全缘。③栉裂东北延胡索C.ambiguaCham.etSchle-cht.f.pectinata(Kom.)Kitag.叶末回裂片楔形,栉齿状分裂。

2.全叶延胡索多年生草本,无毛,高8-22mm。块茎球形至倒圆锥形,直径10-30mm,有时瓣裂为3-6枚,外被枯萎栓皮若干层,断面白色至浅黄色。茎斜卧,单一,自下部1枚鳞片起作2-5分枝。叶具柄;叶片三回3出全裂,末回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25mm,宽5-6mm,全缘,稀先端浅或深裂。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4-10朵;苞片披针形至卵形,中、下部者常中裂,上部者全缘;花梗纤细,长约20mm;花瓣浅蓝色至紫红色,外轮上花瓣长12-19mm,瓣片先端2浅裂,无短尖,全缘,距较瓣片略长;柱头具4乳突。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0-15mm,宽5mm,熟时下垂。种子2列,扁肾圆形,黑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杂木疏林下、林缘、阴湿沟边。

2.生于海拔700-1000m的杂本疏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地区,以东部较多。

2.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1)东北延胡索 块茎球形、扁球形或长球形,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较苦。

(2)全叶延胡索块茎扁球形或球形,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较苦。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东北延胡索 黄白色或淡黄色。①淀粉粒以复粒为多,分粒易散离。单粒类圆形,直径5-22μm,脐点明显,大多点状、星状、短缝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5(-6)分粒组成,以2-4分粒为多见,少数复粒的一分粒较小,大分粒可见层纹。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黄绿色,长条形或类长方形,一端边缘不平整,直径27-63μm,长约至360μm,壁厚3-5μm,木化,纹孔短缝状,大多横向分布,较稀疏,孔沟细,疏密不均匀。③皮层厚壁细胞多单个散在,黄绿色,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直径45-81μm,长72-153-225μm,壁厚5-9μm,木化,有的层纹明显,纹孔点状,较稀疏,孔沟明显。④石细胞(块茎凹陷部位)黄绿色,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0-43μm,长37-63μm,壁厚8-14μm,有的一边较薄,木化,纹孔点状,较密,孔沟明显。

(2)全叶延胡索淡黄色或白色。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5-22μm,脐点大多点状,也有短缝状、星状,有的层纹明显;复粒多由2-7(-13)分粒组成。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黄棕色,呈弯曲长条形-一端边缘不平整,直径31-62μm,长约至130μm,壁厚3-7μm,木化,纹孔较密,点状或短缝状,孔沟不甚明显。③皮层厚壁细胞单个散在,黄棕色,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有凹凸,直径27-72μm,长117-180μm,壁厚5-9μm,木化,纹孔较稀疏,点状或短缝状,孔沟不甚明显。

化学成分1.东北延胡索 块茎含左旋的紫堇碱(cory-daline).紫堇达明碱(corydalmine).消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去氢紫堇碱,左旋四氢非洲防己碱(tetrahydrocolumbanime),消旋四氢黄连碱(te-trahydocoptisine),左旋四氢黄连碱,黄连碱,去氢紫堇达明碱,卡文定碱(cavid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消旋甲基紫堇杷灵(methylcorypalline),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thalictrifo-line)及白元胡碱(ambinine)等生物碱。

2.全叶延胡索块茎含原阿片碱,比枯枯灵碱(bicu-culline),左旋金罂粟碱(stylopine),左旋斯氏紫堇碱(scouler-ine),华紫堇碱(cheilanihifolin),紫堇碱,黄连碱(cophsine),海罂粟碱(glauc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等生物碱。

药理作用1.抗溃疡作用 东北延胡索全碱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阿司匹林性溃疡、ACTH性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60%、40.7%、43.3%、51.5%,能非常显着的抑制胃液分泌,非常显着的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对胃蛋白酶活性也有降低趋势。

2.镇痛、镇静及抗惊作用用东北延胡索粗提取物9g/kg灌胃,对小鼠无显着镇痛(甩尾法、热板法)、镇静和抗惊(电刺激)作用(P>0.05)。

毒性东北延胡索毒性很小,小鼠口服未能检得LD50。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约1.0g,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回收甲醇,残渣用甲醇定容至1ml作样品液,并以延胡索乙素甲醇溶液(1mg/ml)为对照液。取样品液和对照液各3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日)展开15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橘红色斑点。另取一硅胶G-CMC薄层板,点样品液及去氢紫奠碱甲醇溶液(1mg/ml)各3μl,以氯仿一甲醇(5:1,氨饱和下)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瘤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5-3g;或研末入丸、散。

注意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对叶林根

    《中药大辞典》:对叶林根药材名称对叶林根拼音Duì Yè Lí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萝蘼科植物柔毛吊灯花的根。性味性寒,味辛。功能主治杀虫。驱蛔虫:对叶林根研末

  • 海虾

    药材名称海虾拼音Hǎi Xiā别名大红虾(《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龙虾等海产虾的肉或全体。原形态①对虾(《纲目》),又名:宁虾(《粤志》),明虾。体长两侧扁,雌性长

  • 饺剪藤

    药材名称饺剪藤来源萝藦科饺剪藤Holostemma annulare (Roxb.) K. Schu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主治产后虚弱,少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迎春花叶

    《中药大辞典》:迎春花叶药材名称迎春花叶拼音Yínɡ Chūn Huā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叶片,5~7月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迎春花"条

  • 马蔺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蔺药材名称马蔺拼音Mǎ Lìn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来源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 头顶一朵花

    药材名称头顶一朵花拼音Tóu Dǐnɡ Yì Duǒ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管茎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fistulos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

  • 油炸木

    药材名称油炸木拼音Yóu Zhà Mù别名牛瘦鞭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海南荚蒾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hainanense Merr.et Chu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小罗伞

    药材名称小罗伞拼音Xiǎo Luó Sǎn别名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二色内风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色内风消药材名称二色内风消拼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来源木兰科二色内风消Schisandra bicolor Cheng,以根、藤、

  • 山楂叶

    《中药大辞典》:山楂叶药材名称山楂叶拼音Shān Zhā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叶。功能主治叶和花泡茶服可治高血压。《肘后方》:"茎叶煮汁,洗漆疮。&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