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北蛔蒿

东北蛔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北蛔蒿

药材名称东北蛔蒿

拼音Dōnɡ Běi Huí Hāo

别名蛔蒿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东北蛔蒿Artemisia finita Kitag.,以花蕾入药。夏季花开放前采集,阴干。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驱虫。用于蛔虫病。

用法用量3~4钱,研末加白酒1两,浸一夜,去渣取浸液,置开水上蒸去酒精,清晨空腹1次服下;2小时后再服芒硝6钱(小儿酌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东北蛔蒿

药材名称东北蛔蒿

拼音Dōnɡ Běi Huí Hāo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菊科植物东北蛔蒿花蕾。开花前采收花蕾,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全株被丝状绵毛。根亚木质,褐色,稍粗大。茎直立,单生或丛生,基部包有残留的前年老叶柄。根生叶及不孕枝的叶有长柄,叶柄长达5厘米,叶广椭圆状卵形,2~3回羽状分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小,无梗或稀具短梗,排成圆锥花序;总苞长约4毫米,外列总苞片狭卵形,中列及内列者狭长圆形,透明,背面有绿纹;小花多数,每3~19朵小花生于头状花序中,黄色或带红褐色的花冠管喉部狭窄,疏生腺点。瘦果小。花期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干旱草原。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含ι-β-山道年。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驱蛔虫。

复方治蛔虫病腹痛:东北蛔蒿五至六钱。研末,加白酒一两,浸一夜,去渣取清液,隔水蒸去酒精,清晨空腹一次服下,二时后冲服芒硝四钱,小儿减量。(性味以下出《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东北蛔蒿

药材名称东北蛔蒿

拼音Dōnɡ Běi Huí Hāo

英文名flower bud of Manchurian Wormwood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东北蛔蒿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iphidium finitum (Ditag.) Ling et Y. R. Ling [Artemisia finita Kitag].

采收和储藏:8-9月花蕾含苞欲放时采收,阴干。

原形态东北蛔蒿 半灌木状草本,高50-60cm,全株被丝状绵毛。主根粗,木质;根状茎粗短,黑色,直径1-2cm,常有老叶柄残基,有多数或少数多年生、木质营养枝,枝长3-6cm,丛生,上部密生多数叶。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中部以上多数分枝,枝斜向上,长4-10cm。根生叶及营养枝叶有长柄,叶柄长达5cm;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长圆状倒卵形或和长圆形,直径2-2.5cm,无梗或近无梗,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略疏松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4mm,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透明,背面有绿色中肋,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圆形,半膜质,背面疏被毛或近无毛;两性花3-9(-13)朵,花冠管状,具腺点,花药丝形,先端附属物线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稍叉形,叉端钝,微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工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含左旋β-山道年(β-santonin)和东北蛔蒿素(finitin)。

性味味辛;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驱虫。主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张公鱼

    《中药大辞典》:张公鱼药材名称张公鱼拼音Zhānɡ Gōnɡ Yú别名七星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花财鱼(《中国动物图谱·鱼类》),花鯹鱼(《陆川本草》)。出处《陆川木草》来源

  • 紫三角

    药材名称紫三角拼音Zǐ Sān Jiǎo别名叶子花来源紫茉莉科紫三角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各地栽培。化学成分含毛蕊草糖(verbascose,C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罗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星草药材名称罗星草别名糖果草来源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散瘀

  • 盘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盘龙参药材名称盘龙参拼音Pán Lónɡ Shēn别名绶草、龙抱柱、盘龙草、双瑚草来源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Spiranthes australis (R. Bro

  • 千金花

    《中药大辞典》:千金花药材名称千金花拼音Qiān Jīn Huā出处《本草乘雅半偈》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花。性味《本草乘雅半偈》:"味苦。"功能主治《本草乘雅半偈》:"以

  • 鹿靥

    《中药大辞典》:鹿靥药材名称鹿靥拼音Lù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治瘿病。复方治五瘿:鹿靥,以酒渍,炙干,再纳酒中更浸,炙令香,咽汁,味尽更易

  • 糯米泔

    《中药大辞典》:糯米泔药材名称糯米泔拼音Nuò Mǐ Gān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出处《纲目》来源为淘洗糯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性味《纲目》:"甘,凉,无毒。"

  • 香附

    《中国药典》:香附药材名称香附拼音Xiānɡ Fù英文名RHIZOMA CYPERI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来源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

  • 大叶马尾连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原形态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