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人参娃儿藤

人参娃儿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参娃儿藤

药材名称人参娃儿藤

别名人参、土牛七

来源萝藦人参娃儿藤Tylophora kerrii Craib,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功能主治止痛。主治腹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人参娃儿藤

药材名称人参娃儿藤

拼音Rén Shēn Wá ér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Kerr Tylophora

别名人参、土牛膝山豆根、藤了刁竹、三十六根参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人参娃儿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lophora kerrii crai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柔弱攀援小灌木。段根丛生;除花外,全株无毛。叶对生,薄膜质;叶柄长约3mm;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5-7.5cm,宽4-11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侧脉4-6对,不甚明显。伞戽状聚伞花序腋外生;小苞片小,卵形,有缘毛;花小,白色;花萼5,裂片三角形,有边毛,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辐状,外面无毛,内面具疏柔毛,裂片长圆形,副花冠裂片卵形,隆肿成凸圆状;花药先端具圆形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圆球状,花粉块柄平展:子房卵圆状,无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盘状五有形,先端有细尖头。蓇葖果单生,线状披针形,长达1cm,直径约1cm,灰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有边缘,先端具长约2.8cm的黄白色种毛。花期5-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草地、山谷、溪旁、密荫灌木丛下。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牡丹酚(paco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羟基苯乙酮(ρ-hydroxyacetophenoon)、人参娃儿藤萜烯醇(ty-lolupenol)A、B[1、2]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气止痛。主两目视物昏花;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疗眼球玻璃体混浊,并治胃腹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决明

    药材名称海决明拼音Hǎi Jué Mínɡ英文名Black Fovea Snail别名马蹄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

  • 金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鱼藤药材名称金鱼藤别名豆瓣鹿衔、肉质伏石蕨、鸡嘴鹿衔、金碎石、石串连、底线通筋来源蕨类水龙骨科金鱼藤Lemmaphyllum carnosum (Wall.) Presl,以全草

  • 小鬼钗

    药材名称小鬼钗拼音Xiáo Guǐ Chāi别名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

  • 细叶鼠曲草

    药材名称细叶鼠曲草拼音Xì Yè Shǔ Qǔ Cǎo别名天青地白草、磨地莲、小火草来源菊科鼠曲草属植物细叶鼠曲草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夏秋

  • 老鹳草

    《中国药典》:老鹳草药材名称老鹳草拼音Lǎo Guàn Cǎo英文名HERBA ERODII/HERBA GERANII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来源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

  • 刺果苏木

    药材名称刺果苏木拼音Cì Guǒ Sū Mù别名忙果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夏季采集,晒干。原形态藤状灌木,全株有

  • 阔叶麦冬

    药材名称阔叶麦冬拼音Kuò Yè Mài Dōnɡ英文名Radix Liriopis Platyphyllae别名大麦冬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

  • 南瓜七

    《中药大辞典》:南瓜七药材名称南瓜七拼音Nán Guā Qī别名马蹄当归、八角乌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四川橐吾的根。6~11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

  • 白梅

    《中药大辞典》:白梅药材名称白梅拼音Bái Méi别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制法

  • 浙贝母

    《中国药典》:浙贝母药材名称浙贝母拼音Zhè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