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刺黄柏

刺黄柏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

药材名称刺黄柏

拼音Cì Huánɡ Bò

别名安徽小檗黄柏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小檗科植物刺黄柏树皮。秋季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小枝稍有棱角,二年生枝带黄或暗棕色,枝上具有变态叶的针刺,刺单一或分3叉,长1.5~3厘米。单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短芒状锯齿,下面灰白色,网纹凸出。花10~12朵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长约6厘米,花两性,径约1厘米,具柄;萼片6,黄色,呈花瓣状,倒卵形,基部有2~3个苞片:花瓣6,通常较萼片小,基部具2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药2瓣裂;心皮1枚,子房上位,椭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血红色,微被粉状物。花期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石隙间或溪边林下、山地灌丛中。分布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复方治热结小便不畅及无名毒疮:安徽小檗树皮三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黄柏

药材名称刺黄柏

拼音Cì Huánɡ Bò

英文名root of Slenderstalk Mahonia, root of Chinese Mahonia,Slender-stalk Mahonia

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

出处出自《四川省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和长阳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honia ganpinensis(Levl)Fedde[M.comfusa Sprague]2.Mahonia gracilipes(Oliv.)Fedde3.Mahonia mairei Takeda4.Mahonia sheridaniana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1.密叶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达2m,老芭灰色,断面呈淡黄绿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 短,扁阔;托叶线开,长约1cm;叶革质,小4-7对,叶片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7cm,宽1-1.5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稍偏斜,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边缘具刺状2-7对,叶脉在下面不明显。总状花序长6-12cm,3-7个簇生茎顶,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卵形,长约2mm;萼片9,排成3轮,呈花瓣状,外轮萼片卵形,中轮及内轮萼片卵状椭圆形;花瓣6,卵状长椭圆形,较花萼为短;雄蕊6;雌蕊1,几无花柱,柱头头状;子房1室,内含2粒胚珠。浆果卵圆形,长约7mm,蓝色,有白粉。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2.细梗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1-2m。茎直立,断面呈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7片,厚革制裁;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基部小叶较小,向上渐大,长4-15cm,宽1.5-5cm,先端渐尖,呈刺状,基部楔形,每边有2-5个疏锯齿,齿端呈刺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被蜡状白粉,侧生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长3-7cm。总状花序长约20mm,2-3个簇生,由芽鳞的腋内抽出;花梗细,丝状,长约1cm,小苞片1;萼片9,排成3轮,卵形;化工深紫色,较稀疏,花瓣6,椭圆形,基部有1对蜜腺;雄蕊6,离生;子房卵开,柱头扁平,中间微凹,无花柱。浆果卵形,暗蓝色。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3.滇刺黄柏 常绿灌木,m。茎直立,树皮粗糙,褐色,断面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长25-50cm,小叶通常9-16对,多时有21对;叶片卵圆状披针形,长达8cm,先端长尖,具刺,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有2-3个刺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共同绿色,网脉不明显。总状花序长达20cm,3-5枝簇生于茎顶;萼片9,每轮3片,花黄色,直径约5mm,花瓣6,基部有1对蜜腺。浆果圆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6-8月。

4.长阳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约1m。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叶片卵形,长1.5-5cm,宽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圆形或近楔形,边缘有针刺齿3-4;顶生小叶柄长1.5-2.5cm,椭圆状披针形,长可达10cm,宽3-3.5cm。总状花序长5-7cm,常3个簇生花序巷片长1cm;花梗长4mm;外萼处长圆状卵形,中萼片卵形,内萼片椭圆形;花瓣倒卵形,长6mm,宽3mm,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3.5mm;子房有2个胚珠。浆果椭圆形,长约1.5cm,直径约1cm,被粉,无宿存花柱。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

2.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从中。

3.生于向阳山地、山区村寨附近。

4.生海拔2500m的山地杂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2.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3.分布于云南。

4.分布于湖北。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

2.《天宝本草》:清火退热。治目内翳症,颠狂。

3.《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除骨蒸。治耳鸣,头晕。

4.《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及风湿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楮茎

    《中药大辞典》:楮茎药材名称楮茎拼音Chǔ Jīnɡ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构树的树枝。功能主治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②《纲目》:&qu

  • 甜瓜皮

    《中药大辞典》:甜瓜皮药材名称甜瓜皮拼音Tián Guā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甜瓜"条。功能主治①《食医心镜》:&

  • 毛叶巴豆树

    药材名称毛叶巴豆树拼音Máo Yè Bā Dòu Shù别名刹埂(傣)来源大戟科毛叶巴豆树Croton caudatus Geisel. var. toment

  • 虎肾

    药材名称虎肾拼音Hǔ Shèn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肾。功能主治治瘰疬。摘录《中药大辞典》

  • 窄叶飘带草

    《中药大辞典》:窄叶飘带草药材名称窄叶飘带草拼音Zhǎi Yè Piāo Dài Cǎo别名飘带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窄叶柴胡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草本,高约

  • 龙头节肢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头节肢蕨药材名称龙头节肢蕨别名搜山虎来源蕨类水龙骨科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北、华南及贵州。性味苦、

  • 夜香牛

    药材名称夜香牛拼音Yè Xiānɡ Niú别名伤寒草、消山虎来源为菊科斑鸠属植物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Les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马蔺根

    《中药大辞典》: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

  • 甘菊

    药材名称甘菊拼音Gān 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 香橼根

    药材名称香橼根拼音Xiānɡ Yuán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的根,9~10月采挖,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橼"条。化学成分含柠檬酸、苹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