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双肾子

双肾子

《中药大辞典》:双肾子

药材名称双肾子

拼音Shuānɡ Shèn Zǐ

别名天鹅抱蛋、玉凤花根(《江西草药》),对对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兰科植物齿片鹭兰块根茎叶。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齿片鹭兰又名:玉凤花、白花草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2枚并生,比较粗短,卵形。茎直立。叶互生,叶片狭卵形,长6~12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柄抱茎,鞘状;两面无毛。花3~5朵疏生先端叶腋,花冠白色,径约1.5厘米;外花被3枚,两佣2枚线状狡针形,长8毫米;唇瓣3裂,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中间裂片狭尖,两侧裂片近半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细齿,距折曲状,末端略粗,长约4厘米;子房下端稍大。蒴果短角形。种子极多数,细小。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多石之处。分布江苏、江西、安徽及西南各地。

性味甘苦,平。

①《江西草药》:"辛,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甘苦,平。"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甘淡,平。"

功能主治利尿,消炎,解毒。治睾丸炎,尿路感染,虚咳,痈疽疔毒。

①《江西草药》:"散气,解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滋补肺肾,利尿,消炎。"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滋补,止咳化痰。治睾丸炎,输卵管炎,体虚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疝气:玉凤花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亦可加小猪睾丸二个,煎服。(《江西草药》)

②治尿路感染:白花草叶和茎五钱。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虚劳咳嗽:白花草根配其它药,水煎服;红糖为引。(《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痈疽疔毒:鲜玉凤花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毒蛇咬伤:玉凤花根,磨水内服;另用鲜根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双肾子

药材名称双肾子

拼音Shuānɡ Shèn Zǐ

英文名Root of Toothed Habenaria

别名天鹅抱蛋、玉凤花根、对对参、双黄参、双肾参、老母鸡抱蛋、金鹅抱蛋、羊肾参、金刚如意、对人参、偏坠药、鸡卵参、山象牙、腰子七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鹅毛玉凤花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Lind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块茎常2枚并生,卵形或长圆形,肉质,长2-5cm。叶3-5枚,互生,无柄,抱茎;叶片狭卵形,长6-12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长512mm,具3-17朵花;花白色;萼片近卵形工10-13mm,宽5-5.5cm,边缘有睫毛,中萼片直立,和花瓣靠合成兜,侧萼片斜卵形,反折;花瓣不裂,狭披针形,边缘具睫毛;唇瓣长,几为萼片的2倍,3裂,侧裂片宽,外侧边缘之前有细裂齿,中裂片条形,全缘,近等长,距口有胼胝体,距长达4cm,上半部白色,下半部绿色,弯曲,向先端逐渐膨大,较子房长;柱头2裂,突起物平行,具沟,子房具喙。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1000m的山坡、林下、路边或沟边草全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利湿;解毒。主肾虚腰痛;阳痿;肺痨咳嗽;水肿;白带过多;疝气;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磨汁;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江西草药》:散气,解毒。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滋补肺肾,利尿,消炎。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滋补,止咳化痰。治睾丸炎,输卵管炎,体虚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斑花杓兰

    药材名称斑花杓兰拼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

  • 垂花香薷

    药材名称垂花香薷拼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别名大黄药、大黑头草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 W. Smith,以全草

  • 石楠

    药材名称石楠拼音Shí Nán别名扇骨木、千年红来源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以根和叶入药。根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或夏季

  • 石菖蒲

    《中国药典》:石菖蒲药材名称石菖蒲拼音Shí Chānɡ Pú英文名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别名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

  • 芦莉草叶

    《中药大辞典》:芦莉草叶药材名称芦莉草叶拼音Lú Lì Cǎo Yè别名红楠草(《广州植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的叶。原形态芦莉草,又名:小苞爵

  • 柑皮

    《中药大辞典》:柑皮药材名称柑皮拼音Gān Pí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热果

  • 小黄连刺

    药材名称小黄连刺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Cì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别名刺黄芩、老鼠刺、黄檗刺、小黄檗刺、猫儿刺、三颗针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来源药材基源:

  • 生瓜

    药材名称生瓜拼音Shēnɡ Guā别名羊角瓜(《纲目》)。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夏季果熟时采收。原形态菜瓜(《学圃杂疏》)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茎被刺毛。叶互生;叶片圆形

  • 小草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草乌药材名称小草乌拼音Xiǎo Cǎo Wū别名鸡足草乌、细草乌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放入

  • 丛枝蓼

    《中药大辞典》:丛枝蓼药材名称丛枝蓼拼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原形态丛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