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大芒萁

大芒萁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芒萁

药材名称大芒萁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蕨类里白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芒萁

药材名称大芒萁

拼音Dà Mánɡ Qí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别名大羽芒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达1.5m。根茎横走,密被锈黄色长毛。叶具长柄,长达80cm;叶革质,无毛,疏生,下面呈灰蓝色,叶轴三至四回二叉分枝,分枝处的休眠芽具卵形的苞片,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牙,除末回分枝外,各回分叉的两侧均有1对羽状深裂的托叶状大羽片;末回羽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8-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长4-10cm,宽8-10mm,边缘全缘或波状;侧脉每组有小脉5-7条。孢子囊群生于每组小脉的上下两侧基部的弯弓处,在主脉两侧排成不规则的2-3行。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微甘;平;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苗及髓心:味微甘,性平。有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驴耳朵草

    药材名称驴耳朵草别名狗舌头、狗舌头草、驴耳朵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驴耳风毛菊Saussurea glomerata Poi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外用

  • 红紫苏

    药材名称红紫苏拼音Hónɡ Zǐ Sū别名木樨臭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走茎龙头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nia fargesii(Levl.)C.Y.Wu var.radicans(

  • 广西十大功劳

    药材名称广西十大功劳拼音Guǎnɡ Xī Shí Dà Gōnɡ Láo别名土黄连、木黄连来源小檗科广西十大功劳Mahonia shenii Chun,以根、茎入药。生境

  • 蔊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蔊菜药材名称蔊菜拼音Hǎn Cài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

  • 鲨鱼心

    药材名称鲨鱼心拼音Shā Yú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真鲨科动物阔口真鲨等多种鲨鱼的心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采收和储藏:捕捞后

  • 藏丁香

    药材名称藏丁香拼音Cánɡ Dīnɡ Xiānɡ别名石老虎、石参、叶子花、岩五加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藏丁香,曰:"藏丁香,或云种自西藏来,枝干同滇丁香,叶糙有毛,开花白色有香。"并

  • 毛连菜

    《中药大辞典》:毛连菜药材名称毛连菜拼音Máo Lián Cài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褐毛连菜的头状花序。7~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8米

  • 卤碱

    《全国中草药汇编》:卤碱药材名称卤碱拼音Lǔ Jiǎn来源为卤水块经过加工制成的粉剂。炮制取河北塘沽或汉沽产的卤水块,洗净,打碎,放容器内,约加等量水溶解,用6~8层纱布过滤,将滤液放在容器内加热,经

  • 菊花苗

    《中药大辞典》:菊花苗药材名称菊花苗拼音Jú Huā Miáo别名玉英(《金匮玉函方》)出处《得配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幼嫩茎叶。初夏采,阴干。性味《本草求原》:"甘微

  • 马蹄细辛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细辛药材名称马蹄细辛拼音Mǎ Tí Xì Xīn来源薯蓣科马蹄细辛Dioscorea farges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