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斑竹根

斑竹根

《中药大辞典》:斑竹根

药材名称斑竹根

拼音Bān Zhú Gēn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根茎。9~10月挖根及根茎,晒干。

原形态刚竹(《竹谱详录》),又名:台竹、鬼角竹、钢铁头竹(《竹谱详录》),箭竹(《纲目》),般竹、斑竹(《草木便方》),桂竹(《植物名汇》),光竹、花壳竹、文竹、瘦竹。

秆高8~22米,直径3.5~7厘米;节间鲜绿色,圆筒形,在具芽的一侧有狭长的纵沟,秆环及箨环均甚隆起,两者相距3毫米;秆箨长20~30厘米,宽10~20厘米,硬纸质兼革质,背部较平滑,疏生黄色小刺毛,具大小不等之淡墨色斑点,箨耳不发达,箨舌短。长不及3毫米;箨叶作长三角形或带状。主枝三棱形或为四方形,实心或仅有小如针孔之中空。最后小枝单生,顶端具叶3~6枚;叶鞘棕黄色,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大都长5~20厘米,宽10~2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灰绿色,下面淡绿色。小穗丛1至数个,腋生或顶生于小枝上,通常每1小穗丛基部托以4~10枚佛焰苞;小穗含花2~5朵,狭披针形,长2.5~3厘米;颖1或2枚,或缺如;外稃披针形,多脉;内稃狭披针形,先端2裂,鳞被3枚,矩形;雄蕊3;子房近于三角锥形,花柱细长,柱头3裂,稀疏羽毛状。笋期4~7月。花期4~6月。

生境分部栽培于庭园或野生山间。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东、河南、广西等地。

性味①《草木便方》:"淡。"

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祛风除湿,去肺寒。治气喘痰咳,四肢筋骨顽痹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湿热,祛风寒。治咳嗽气喘,四肢顽痹和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治咳嗽气喘:斑竹根配麻黄根、金竹叶、老苏兜炖内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斑竹根

药材名称斑竹根

拼音Bān Zh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Giant Timber Bamboo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桂竹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根茎及根,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桂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地下茎(竹鞭)节晨长25-45mm,直径粗16-20mm,实心或中空,具芽一侧为深沟,微呈两侧压扁,每节除芽外,尚有小瘤状突起14-16个;芽单生,三角卵形,表面有光泽,长约1cm,中央有纵裂。竿高可达20m,粗达15cm,幼竿无毛;节间长达40cm,壁厚约5mm;竿环稍高于箨环;箨鞍革质,背面黄褐色,有时带绿色或紫色,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脉纹,流生脱落性谈褐色刺毛;箨导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有纤毛;箨片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技具2-4叶;叶耳半圆形,繸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形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cm,宽15-2.5cm。花枝呈穗状,长5-8cm,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6-8片,叶耳小形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叶圆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呈圆形,上端渐尖呈芒状,每片佛馅苞眼内具1校或有时: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推基部1-3片的苞胶内无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针形,长2.5-3cm,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后方.其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均具细柔毛;颖1片或无;外种长2-2.5cm,被微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内停稍短于外稃,除2脊外,通常先端有微毛;鳞被菱状长椭圆形,长3.5-4mm,花药长11-14mm: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下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从武夷山脉向西经五岭山脉至西南各地均可见野生的植株。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本品含α-纤维素(α-cellulose),木质素(lignin),全纤维素(holocellulose)和微量元素。

性味淡;微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平喘;止血。主风湿痹痛;四肢筋骨疼痛;咳嗽气喘;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复方治咳嗽气喘: 斑竹根配麻黄根、金竹叶、老苏兜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1.《草本便方》:淡。祛风除湿,去肺寒。治气喘痰咳,四肢筋骨顽痹痛。

2.《四川中药志》: 除湿热,祛风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香茅

    《中药大辞典》:野香茅药材名称野香茅拼音Yě Xiānɡ Máo别名香茅、香茅草出处《庐山中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上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高30

  • 鱼鳔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药材名称鱼鳔拼音Yú Biào别名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来源鲟形目鲟科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

  • 大头狗

    《中药大辞典》:大头狗药材名称大头狗拼音Dà Tóu Gǒu别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秋季捕捉,用沸水烫

  • 铁蚂蟥

    药材名称铁蚂蟥拼音Tiě Mǎ Huánɡ别名尖刀如意散、山苏花、七星剑、老鹰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巢蕨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nidus(L.)J.Smi

  • 野柿花

    药材名称野柿花别名山柿子来源柿树科野柿花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以果、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状根含7-甲基胡桃醌、君迁子醌、异柿醌、双异柿醌等。性味苦、涩,凉。功

  • 狭叶垂头菊

    药材名称狭叶垂头菊拼音Xiá Yè Chuí Tóu Jú英文名Narrowleaf Cremanthodium别名垂头菊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的全草。拉丁

  • 羊屎条叶

    药材名称羊屎条叶拼音Yánɡ Shǐ Tiá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和植物烟管荚蒾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utile Hems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茄叶一枝蒿

    药材名称茄叶一枝蒿拼音Qié Yè Yì Zhī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岗斑鸠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cliouorum Hance.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原

  • 大叶黄杨根

    药材名称大叶黄杨根拼音Dà Yè Huánɡ Yá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根部,洗

  • 橄榄露

    《中药大辞典》:橄榄露药材名称橄榄露拼音Gǎn Lǎn Lù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的蒸馏液。功能主治清肺,利咽喉,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咳嗽痰中带血,泻痢,烦渴,酒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