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海南茄

海南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别名金耳环、耳环锤

来源茄科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以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拼音Hǎi Nán Qié

英文名fruit of Hainan Nightshade

别名衫纽藤、卜古雀、金纽头、细颠茄、耳环草、小丁茄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海南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procumbens Lour- Hance.[S. haina -nen se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地下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小枝无毛,具黄土色基部宽扁的倒钩刺,嫩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无柄或具短柄的星状短绒毛及小钩刺。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圆形不相等,近全缘或作5个粗大的波状圆浅裂。蝎尾状花序顶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在两面先端无被星状绒毛;花冠淡红色,先端深4裂,裂片披针形,外被星状期待毛;雄蕊4,花丝长约1mm,花药长约6mm;子房球形,先端被星状毛,花柱长约7mm,先端2裂。浆果球形,直径7-9mm,熟时红色,光亮,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长约2cm,先端膨大;种子淡黄色,近肾形,扁平。花期春、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散风热;活血止痛。主感冒;头;咽喉疼痛;关节肿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辛、苦、性温。有祛风散瘀、止痛、平肝、截疟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肿痛、月经不调,感冒头痛、疟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肾参药材名称鸡肾参拼音Jī Shèn Shēn别名对对参、双肾参、厚瓣玉凤花、双合草来源兰科玉凤花属植物鸡肾参Habenaria delavayi Finet,以块根入

  • 柳花

    《中药大辞典》:柳花药材名称柳花拼音Liǔ Huā别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苦,寒

  • 刺芫荽

    药材名称刺芫荽拼音Cì Yuán Suī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

  • 狭眼凤尾蕨

    药材名称狭眼凤尾蕨拼音Xiá Yǎn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Two-eared Brake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眼凤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

  • 石脑油

    《中药大辞典》:石脑油药材名称石脑油拼音Shí Nǎo 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

  • 粤瓦韦

    药材名称粤瓦韦拼音Yuè Wǎ Wéi英文名kuangtung Lepisorus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

  • 大叶桉果

    药材名称大叶桉果拼音Dà Yè ā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大乔木

  • 香草兰

    药材名称香草兰别名上树蜈蚣来源兰科香草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蛇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柚核

    《中药大辞典》:柚核药材名称柚核拼音Yòu H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柚"条。化学成分含黄柏酮、黄柏内酯、去乙酰闹米林。

  • 山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草药材名称山苦草别名苦草、胆草来源唇形科山苦草Ajuga pantantha Hand. 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