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盾叶薯蓣

盾叶薯蓣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叶薯蓣

药材名称盾叶薯蓣

拼音Dùn Yè Shǔ Yù

别名黄姜、火藤根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甘、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痈疖早期未破溃,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盾叶薯蓣

药材名称盾叶薯蓣

拼音Dùn Yè Shǔ Yù

别名枕头根、黄姜(《中国药植志》),黄连参、地黄姜野洋姜(《全展选编·外科》)。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盾叶薯蓣根茎。秋季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草质藤本。根茎横生。茎纤细,无毛,有纵皱纹或浅槽,有时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两侧微凸出,或具短刺。叶互生,盾形;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卵形,长5~11厘米,宽4~9厘米,边缘浅波状,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通常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圆耳状;叶柄短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腋生,有时分枝;花无柄,常2~3朵簇生,仅1~2朵完全发育;苞片膜质,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花被片6,卵形,紫红色,雄蕊6;雌花序有花6~8朵,花有短柄,花被6裂,雄蕊退化;子房长圆柱形。蒴果干燥后蓝黑色,表面附有白色粉状物,翅近半月形,长约2.5厘米,宽约1.5厘米,顶端微凹,或近于截形,基部狭圆形、种子扁卵圆形,周围呈薄膜状的翅。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杂木林或林缘的路旁、沟边。分布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含薯蓣皂甙元。薯蓣皂甙元的含量分别报告为1.05%、3.3%和3.4~4.9%。因薯蓣皂甙元的含量较高,为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良好原料。

功能主治《全展选编·外科》:"治痈疖早期未破溃,蜂螫,阑尾炎。"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全展选编·外科》:"皮肤已破烂及脓已形成者忌用。"

复方治各种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阑尾炎:鲜盾叶薯蓣根茎二至三两,研末与凡士林适量混合调匀,每日一次外敷患处;亦可与菊叶、次黄连苦参适量,共捣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土碎补

    药材名称土碎补拼音Tǔ Suì Bǔ别名猴子蕨、水龙骨、细牛肋巴、骨碎补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友水龙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odes amoena(Wall.ex Hook

  • 银边吊兰

    药材名称银边吊兰别名银边兰、金边草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银边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var. Variegatum Hort.,以全草入药。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

  • 滇竹根七

    药材名称滇竹根七别名格脉黄精、竹根七、金不换来源百合科滇竹根七Polygonatum tessellatum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舒筋络,祛风湿,

  • 香草仔

    药材名称香草仔别名香毛草、小香草、唐古特缬草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小缬草Valeriana tangutica Batal.,以带根全草入药。7~9月采收,去杂质,晒干。性味甘、微辛、苦,平。功能主治止

  • 刺玫果

    药材名称刺玫果拼音Cì Méi Guǒ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别名刺莓果、刺木果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

  • 荷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荷秋藤药材名称荷秋藤别名石龙藤、五中土来源萝藦科荷秋藤Hoya lancilimba Merr.,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主治跌打刀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荨麻根

    《中药大辞典》:荨麻根药材名称荨麻根拼音Xūn Má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根。性味《文山中草药》:"苦辛,温,有毒。"功能主

  • 花红叶

    《中药大辞典》:花红叶药材名称花红叶拼音Huā Hó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

  • 老虎耳根

    药材名称老虎耳根拼音Láo Hǔ ěr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植物中华锥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中

  • 鸡屎白

    药材名称鸡屎白拼音Jī Shǐ Bái别名鸡矢(《素问》),鸡子粪(《本草经集注》),鸡粪(《千金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性味苦咸,凉。①《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