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野海棠

红毛野海棠

药材名称红毛野海棠

拼音Hónɡ Máo Yě Hǎi Tánɡ

别名红活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毛野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tuberculata (Guill.) Diels [Fordiophyton tuberculatum Guill.; Bredia omeiensis H.L.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30-60cm。通常不分枝,茎四棱形,浅棕色或红色,地上各部位均被平展的红色长刚毛、腺毛及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6.5cm;叶片纸质,广卵形至椭圆形,长5-7.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密细齿,齿尖具红色长刚毛及长刚毛状缘毛,叶面被疏糙伏毛及微柔毛,有时具白色斑点,背面红紫色,仅脉上被毛。基出脉5-7条,表面微凹,侧脉背面红紫色,基脉、侧脉均隆起,细脉网状。伞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达8朵;花梗长5-10mm;花萼杯形,管长约7mm,带红色,裂片4,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反卷,长3-5mm,里面被细腺点状微柔毛;花瓣4,粉红色至紫红色,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长7-11mm,无毛;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21mm,花药披针形,微弯,前面无小瘤,药隔基部不成距,短者长约11mm,花药短披针形,药隔向前伸延呈小瘤,向后膨大成一短距;子房半下位,4室,卵形,先端具膜质冠,檐部边缘具一环缘毛,花柱常带红色。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常为浅紫红色,被毛,长约4mm,直径约5mm,膜质冠露出萼外。花期7-8月,果期约1O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地海拔750-1200m的坡地,湿润的草丛中或水旁、林缘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多皱缩破碎,长11-24cm。茎四棱形,被平展的红色长刚毛、腺毛及柔毛,直径约0.2cm,棕黑色。叶红褐色,纸质,多皱缩破碎,广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长5-7.5cm,宽3-5cm,边缘具细齿,齿尖具红色长刚毛及长刚毛状缘毛,叶面有时具白斑。聚伞花序,顶生,多枯萎破碎,苞片、花梗、花萼均被平展的红色长刚毛,腺毛及柔毛;花萼杯形,4裂,裂片披针形,花瓣紫红色。气微。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腰痛;吐血;崩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梅花刺果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果药材名称梅花刺果拼音Méi Huā Cì Guǒ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夏、秋

  • 冷水丹叶

    药材名称冷水丹叶拼音Lénɡ Shuǐ Dān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蹄香的叶。功能主治治化脓疮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中药大辞典》

  • 铜锤玉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锤玉带草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

  • 二裂叶委陵菜

    药材名称二裂叶委陵菜别名痔疮草、黄瓜绿草、地红花、土地榆、黄瓜瓜苗、二裂翻白草、希日根[蒙名]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以带根全草或垫状茎基入药。夏

  • 李根

    《中药大辞典》:李根药材名称李根拼音Lǐ Gē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9~10月采。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 湖北海棠

    药材名称湖北海棠拼音Hú Běi Hǎi Tánɡ英文名Leaf of Hupeh Crabappl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嫩叶及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

  • 大飞扬

    药材名称大飞扬拼音Dà Fēi Yánɡ别名马鞍叶羊蹄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蝴蝶风、羊蹄藤(《广西中药志》),夜合叶(《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广西中药志》来

  • 鼹鼠

    《全国中草药汇编》:鼹鼠药材名称鼹鼠拼音Yǎn Shǔ别名缺齿鼹来源食虫目鼹鼠科缺齿鼹Mogera robusta Nehring,以全体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解毒,理气。主治疔肿,痔疮,淋病,

  • 刺莓果

    药材名称刺莓果拼音Cì Méi Guǒ别名蔷薇果(东北)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

  • 景天三七根

    药材名称景天三七根拼音Jǐnɡ Tiān Sān Qī Gēn别名生三七、广三七(《南京民间药草》),小种三七,三百棒(《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根,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