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苎麻叶

苎麻叶

《中药大辞典》:苎麻叶

药材名称苎麻叶

拼音Zhù Má Yè

出处《纲目》

来源荨麻科植物苎麻

原形态详"苎麻根"条。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其中芸香甙0.1%,干叶含谷氨酸1.74%。

药理作用其中所含黄酮具收敛性质,溶血试验阴性。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肛门肿痛,赤自带下,跌扑瘀血,创伤出血,乳痈,丹毒。

①《纲目》:"治金疮伤折血出,瘀血。"

②《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急性淋浊,尿道炎出血,肛门肿痛,脱肛不收,妇人子宫炎赤白带下。"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止血,消炎,解毒。治咯血,吐血,月经过多。创伤出血,蛇、虫咬伤,痈肿,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诸伤瘀血不散:野苎叶(五至六月收)、苏叶,擂烂敷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水绞汁服。秋冬用干叶亦可。(《永类钤方》)

②治金疮折损:苎麻叶(五月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纲目》)

③治外伤出血:苎麻叶、地衣毛,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乳痈初起:苎麻鲜叶,韭菜根、橘叶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苎麻叶

药材名称苎麻叶

拼音Zhù M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全体绿棕色,有毛,叶片展平后为宽卵形,长达15cm以上,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齿。基出脉3条,上面微凹,下面微隆起。叶柄较长,长达7cm。气微,味微辛、微苦。

化学成分苎麻叶中含芸香甙(rutin),野漆树甙(rhoifolin); 新鲜苎麻叶中含叶黄素(lutein),α和β-胡萝卜素(αandβ-carotene);干燥的苎麻叶中含叶黄素,β-胡萝卜素,谷氨酸[4]。

性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跌仆肿痛;脱肛不收;丹毒;疮肿;乳痈;湿疹;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或鲜品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苎麻片 苎麻叶、茎适量。取苎麻叶、茎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中加盐酸调整pH为5.0,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用5倍量乙醇处理;浓缩液加一定量水,用醋酸乙酯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即得苎麻浸膏。每1g相当于苎麻叶、茎1000g。取适量淀粉、碳酸钙和糊精混匀后,加入定量苎麻浸膏,混合、制粒、压片,每片含苎麻浸膏20mg。取本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1g苎麻浸膏溶液,薄层色谱展开剂为氯仿-丙酮-甲醇(7:2:1)。展开后晾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3-5个荧光斑点;再以1%三氯化铁溶液喷雾显色后,仍显3-5个有色斑点,其中墨绿色斑点与原儿茶酸对照品斑点的位置应相同。本品1g加水20ml搅拌后,pH应为3.0-5.0;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炽灼残渣不得超过0.5%。功能止血。用于节育后经期延长或流血量增多及月经过多症,亦可用于鼻衄、痔疮等出血。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江苏省起草品种说明》(二)1979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茶子

    《中药大辞典》:野茶子药材名称野茶子拼音Yě Chá Zǐ出处《四川滞洪药志》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小枝较粗糙。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化很大,披针形、长椭圆形

  • 三叉凤尾蕨

    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赤瓟

    《中药大辞典》:赤瓟药材名称赤瓟拼音Chì Páo别名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的果实。果实成熟后连柄摘

  • 瓜蒌皮

    药材名称瓜蒌皮拼音Guā Lóu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 地梗鼠尾

    药材名称地梗鼠尾拼音Dì Gěnɡ Shǔ Wěi别名白补药、田芹菜来源唇形科地梗鼠尾Salvia scapiformi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 青箭杆草

    药材名称青箭杆草拼音Qīnɡ Jiàn Gǎn Cǎo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茎马兰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

  • 九牛造茎叶

    药材名称九牛造茎叶拼音Jiǔ Niú Zào Jīnɡ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茎叶。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晒干研粉敷外伤;鲜者捣敷无名肿毒。摘录

  • 出山虎

    药材名称出山虎拼音Chū Shān Hǔ别名边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爱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

  • 黄菀

    《中药大辞典》:黄菀药材名称黄菀拼音Huánɡ Wǎn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菊种植物森林千里光的全草。8~9月采。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100厘米。单叶互生;叶片广披针形

  • 茅瓜

    药材名称茅瓜拼音Máo Guā别名解毒草、老鼠瓜、山熊胆、金丝瓜、老鼠黄瓜、老鼠香瓜、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大种老鼠拉冬瓜、天瓜、耗子瓜、小苦瓜蒌、王瓜、土瓜、野甜瓜、山天瓜、牛奶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