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豺肉

豺肉

《中药大辞典》:豺肉

药材名称豺肉

拼音Chái Ròu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犬科动物

性味甘酸,温。

①《食疗本草》:"酸。"

②《纲目》:"酸,热,有毒。"

③《医林纂要》:"甘苦酸,温。"

功能主治《医林纂要》:"补虚劳,攻坚积,长气力,消骨鲠。"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豺肉

药材名称豺肉

拼音Chái Ròu

英文名Jackal as food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医林纂要》:昔人谓豺肉不堪食,令人瘦,然山中人腊之为良药,病久虚羸,梢食此则神气顿足,骨力顿强;劳食伤、肉伤、坚积看,煎腊服之即消,且不损真气,是则昔人之言,亦多有末尽失。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豺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on alpinus Pallas

原形态豺,形似狼而短小,头部较宽而吻较短,体重15-20kg,体长85-130cm。四肢较短,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耳端圆钝。乳头6-7对。尾毛较长。通常全身毛红棕色,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头部、颈部、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腹面呈浅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内侧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几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红棕色尤显深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而热耐寒,群居性,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酸;性温

归经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虚消积;散瘀消肿。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食疗本草》:“损人神情,消人脂肉。”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补虚劳,攻坚积,长气力,消骨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附地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附地菜药材名称附地菜拼音Fù Dì Cài别名伏地菜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

  • 猫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眼草药材名称猫眼草拼音Māo Yǎn Cǎo别名打碗棵、打盆打碗、猫眼棵、猫儿眼、肿手棵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 Bunge的全草。夏秋采集

  • 日中花

    药材名称日中花拼音Rì Zhōnɡ Huā别名还魂草、午时草、嘴草、禾雀舌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毛马齿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pilosa L.采收和储藏:夏、秋二季采

  • 三张叶

    《中药大辞典》: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跌打鼠(《文山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

  • 黑龙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丝药材名称黑龙丝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黑龙丝Adiantum philippense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淡

  • 红丝线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丝线药材名称红丝线拼音Hónɡ Sī Xiàn别名红丝线草、山蓝、红蓝、青丝线、四川草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

  • 秧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秧青药材名称秧青拼音Yānɡ Qīnɡ别名虹香藤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云贵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淡,温

  • 金珠柳

    药材名称金珠柳拼音Jīn Zhū Liǔ别名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montana

  • 黄屈花

    药材名称黄屈花拼音Huánɡ Qū Huā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内服:泡酒,1~2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还阳参

    《中药大辞典》:还阳参药材名称还阳参拼音Hái Yánɡ Shēn别名天竺参、万丈深、竹叶青、独花蒲公英(《滇南本草》),铁刷把、有根无叶(《文山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