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金甲豆

金甲豆

药材名称金甲豆

拼音Jīn Jiǎ Dòu

英文名Sieve Bean

别名黄帝豆、五色豆。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金甲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eolus lunat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m,宽2.5-6cm,两面近无毛,侧生小叶斜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托叶三角形,基部着生。总状花序胶生,长8-20cm,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小苞片卵形,绿色,有微柔毛;萼钟状,下面3枚萼齿呈牙齿状,上面2枚萼齿连合至中部以上,外面被短柔毛,较小苞片长;花冠长约1cm,旗瓣肾形,翼瓣倒卵形,龙骨瓣旋卷状;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白色长柔毛,花柱上都周围具黄色髯毛。荚果长圆形,或镰状长圆形,长5-9cm,宽约2cm。种子3-4颗,肾形,扁,光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而扁,或近菱形及肾形,长约12mm,宽约8.5mm,表面有辐射状条纹,侧面可见凸出的短线形种脐。质硬,破碎后子叶以达。气微香。

化学成分含糖、有机酸、三萜、甾醇、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等多类化学成分。

糖类: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和麦芽糖(maltose)。

有机酸类:棕相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s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

三萜类: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丁酸鲸鱼醇(butyrospermol),环木菠萝烯酸(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和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β-醇(cycolobranol)。

甾醇类:4a-甲基甾醇(4a-mesterol),β-谷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钝叶甾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柠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蛋白质、氨基酸:a-球蛋白(a-globulin),β-球蛋白(β-globulin),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抗 A血凝素(anti-A hemagglutinin),糖蛋白(glycoprotein),云扁豆蛋白多肽(phaseolin polypeptide)。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a-氨基异丁酸(a-aminoisobutyric acid),γ-谷氨酸亮氨酸(γ-glutamylleucine),S-甲基半脱氨酸(S-methylcysteine),γ-谷氨酰-S-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和γ-谷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亚砜(γ-glutamyl-S-methylcys- teinesulfoxyde)。

甙类:亚麻苦甙(linamarin),百脉根甙(lotaustralin)。

亦含生育酚(维生素E,tocopherol)。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消肿。主血虚;胸腹疼痛;跌打肿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肉,6-15g。

注意本品甜者无毒,苦者有毒,须烤熟食之,以免中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补血,消肿的功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岭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岭南铁角蕨拼音Lǐnɡ Nán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Sampson's Spleenwort别名肥蕨出处始载于《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岭南铁角蕨的全草

  • 盐胆水

    药材名称盐胆水拼音Yán Dǎn Shuǐ别名卤水(《纲目》),滴卤(姚可成《食物本草》),盐卤水(《本草求原》)。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食盐沥下的卤汁。性味《本草拾遗》:"咸苦,

  • 金环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环蛇药材名称金环蛇拼音Jīn Huán Shé别名金蛇、金包铁、金角带、手巾蛇、金报应来源有鳞目眼镜蛇科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Schn

  • 橙皮

    《中药大辞典》:橙皮药材名称橙皮拼音Chénɡ Pí别名黄果皮、理陈皮(《滇南本草》)。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冬季或春初,收集剥下的果皮,晒干或烘干。性状完

  • 楠材

    药材名称楠材拼音Nán Cái出处楠木一名,最早见于《肘后方》,梁《别录》称楠材,唐《本草拾遗》称"楠木枝叶"。明《纲目》曰:"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之状,枝叶不相碍,茂似

  • 矮醋栗

    药材名称矮醋栗拼音ǎi Cù Lì英文名swamp Currant别名黄果矮茶藨。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ibes humile

  • 由跋

    药材名称由跋拼音Yóu Bá别名小南星(《植物名实图考》)。出处《别录》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块茎。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地下块茎

  • 药材名称蛏拼音Chēnɡ别名缢蛏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沿海地区。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利水,解毒。水肿

  • 大花石上莲

    药材名称大花石上莲拼音Dà Huā Shí Shànɡ Lián别名岩白菜、毛芥菜、还魂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福建苦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haris fokienensis

  • 小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小过江龙药材名称小过江龙拼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小过山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