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钻地风

钻地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别名桐叶藤、利筋藤

来源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全叶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a (Franch.) Oliv.,以入药。夏秋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血藤为同属植物白背钻地风Schizophragma hypoglaucum Rehd.形态相似,与钻地风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别名迫地枫(《药材资料汇编》),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根皮。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落叶本质藤本,借气根攀援,高至4米以上。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叶柄长3~8厘米。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2型;周边为不育花,仪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厘米;孕性花小,绿色;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陀螺状,长6毫米,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林下。分布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

性状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呢、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

性味《浙江天门山药植志》:"性凉,味淡。"

功能主治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②《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

复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英文名Root-bark of Chinese Hydrangeavine

别名追地枫、桐叶藤、全叶钻地风、利筋藤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及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S.hydrangeoides Sieb.et Zucc.var.integrifoli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钻地风 落叶木质藤本,以气根攀援,长至4m以上。叶对生;叶柄长达8cm;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cm,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周边为不育花,仅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6cm,宽约3cm,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cm;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l。蒴果陀螺状,长约6mm,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长2-3mm,浅褐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疏林内,以及路边裸岩旁,常蔓延岩石上及攀缘树木上升。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脆、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主产于广西。

性味凉;淡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主风湿脚气;风寒痹症;四肢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复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2.《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全毛悬钩子

    药材名称全毛悬钩子拼音Quán Máo Xuán Gōu Zi别名红毛猫耳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全毛悬钩子的全草。原形态常绿蔓生小灌木,高20~40厘

  • 水游草

    药材名称水游草拼音Shuǐ Yóu Cǎo别名游丝草、六蕊假稻来源禾本科游草属植物游草Leersia hexandra Swart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疏风

  • 款冬花

    《中国药典》:款冬花药材名称款冬花拼音Kuǎn Dōnɡ Huā英文名FLOS FARFARAE别名冬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

  • 椰根

    药材名称椰根拼音Yē Gēn别名椰子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树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或剥取根皮,洗净,切段,晒干。

  • 荠薴

    药材名称荠薴拼音Qí Nínɡ英文名Largeserrate Mosla, Herb of Largeserrate Mosla别名臭苏、青白苏出处出自《唐本草》。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

  • 水葫芦苗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葫芦苗药材名称水葫芦苗拼音Shuǐ Hú Lu Miáo来源毛茛科水葫芦苗Halerpestes sarmentosus (Adans)Komar.,以全草入

  • 海藻

    《中国药典》:海藻药材名称海藻拼音Hái Zǎo英文名SARGASSUM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

  • 鲨鱼油

    药材名称鲨鱼油拼音Shā Yú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六鳃鲨科动物扁头哈那鲨的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脂肪,熬油。原形态扁

  • 碧桃干

    《中药大辞典》:碧桃干药材名称碧桃干拼音Bì Táo Gān别名桃枭(《本经》),鬼髑髅(《雷公炮炙论》),桃奴、枭景(《别录》),干桃(《圣惠方》),气桃(《草木便方》),阴桃子

  • 省雀花

    药材名称省雀花拼音Shěnɡ Què Huā别名白克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的茎。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或鲜用。原形态乔木,高20米。树干粗直,秃净而光滑;小枝有膨大的托叶环